商业健康险作为医保的有效补充,是缓解医疗负担、完善家庭保障、弥补收入损失的重要途径。
随着政府加大对健康险行业的支持,健康险保费增速明显,但保费收入规模仍然相对较低。
保险专家表示,健康险市场有其巨大的需求潜力,中产家庭配置健康险可依据具体种类、自身收入和支出等进行有序合理配置。
健康险保费增速明显
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基本医保+雇主投保+个人投保”保障“三支柱”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健康险行业的支持,在“回归保障、保险姓保”的指引下密集出台支持健康险发展的相关文件。
2015年,推出税优型健康险试点,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加深健康险渗透率。此外,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强调要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针对商业健康保险,《纲要》明确将从税收、政策上鼓励和支持保险产品的开发,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并设立将在2030年实现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发展,赔付支出占卫生费用比重显著提高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纷纷深入健康险市场,陆续开发相关产品,健康险保费增速明显。
例如,众安保险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健康险总保费收入为人民币12.04亿元,增速达410.4%,为约3950万名客户提供服务。人保集团则是政府委托、商业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业务三大板块协同发展。其中,政府委托业务2017年业务规模203.3亿元,同比增长81.7%;个险渠道同比增长68.6%;通过人民健康APP、人民健康网以及人民健康一卡通等平台和产品,业务规模同比增长66.2%。
尽管产品增速快,但健康险保费收入规模仍然较低。以人保为例,2017年,人保财险在财产保险市场占有率为33.1%,人保寿险在人身保险市场占有率为4.1%,而人保健康在人身保险市场占有率仅为0.7%。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人均健康险保费支出(保费密度)仅有316元,健康险消费收入占比(保费深度)为0.5%。对比当期人身险整体保费密度1924元、深度3%,仍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