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粮改饲”试点继续扩大规模,2018年要增加1200万亩

2018-03-23 17:32:0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粮改饲”试点,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

3月22日,在2018中国青贮饲料大会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连贵称,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粮改饲”试点区的肉牛存栏增加4.5%,母牛增加0.4%,肉牛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30个县试点“粮改饲”,以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2016年又进一步扩大试点,增加到100个县。截止到2017年底,总共完成了粮改饲面积1334万亩,超额完成了年度绩效目标。刘连贵说,从总体来讲,2018年的“粮改饲”试点工作和2017年是保持稳定的。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任务是1200万亩,比去年增加200万亩。

值得关注的是,青贮玉米作为新兴产品,也为种业带来了机遇。2017年全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亩,据测算,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青贮玉米面积会达到6000万亩到1亿亩。

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称,要高度关注青贮玉米产业发展的需求。

为什么要“粮改饲”

之所以要进行“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一方面是玉米供求过剩,面临调整;另一方面则是我国优质饲料缺乏,每年需要大量进口。

农业农村部开展“粮改饲”试点,主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从2015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这一政策措施。在随后的两年中,均提出继续推进和扩大“粮改饲”试点。

据统计,每年我国玉米消费量的60%以上都用作饲料。传统的饲喂方式是将玉米籽粒和秸秆分开处理,而全株青贮玉米,则是将玉米籽粒与秸秆一起制作成青贮饲料。与全株青贮玉米相比,传统饲喂方式提供的营养物质总量和生产效率都低了不少。

从种养业的区域布局来看,目前草食畜牧业主产区很大一部分与我国玉米等粮食主产区相吻合,也与我国调减玉米种植的“镰刀弯”区域有很大重合。在这些地区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可以有效减少牛羊等草食家畜的优质饲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有专家认为,广义的粮食安全必须考虑到畜牧业饲料。这是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很大调整,居民对肉、蛋、奶的消费量更高,也就意味着对饲料的需求更高。因此,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不会削弱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