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整整四十年。近年在持续推进深化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的步伐也未曾停歇,今年两会期间扩大开放就成为重点议题。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后,3月11日,商务部就“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答中外记者问,部长钟山表示,中国未来将通过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投资环境等举措,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以此增强中国经济体质和促进世界共荣。
从实际情况看,近年中国亦在不断扩大开放、放宽市场准入以及更加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目前,中国已经和2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据世行报告,中国的营商便利化程度在过去5年当中上升了18位。2017年,中国吸收外资1363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再创历史新高。
扩大开放首先可以“利己”。回顾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开放功不可没,中国也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现阶段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竞争性领域对外商投资限制放宽,适当引入良性竞争,有利于提升服务业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决策层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开放促进中国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这其中,外商投资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包括优化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市场化改革等。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提出今年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其意即在于此。
同时,扩大开放也有利于满足民众美好生活需要。商品服务难以满足民众需要是中国经济的短板之一,初步估算2017年中国居民境外购物消费大约2000亿美元,一定程度反映出国内优质商品供应不足,于是提出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此外,家政、养老、教育、医疗亦存在较为明显的弱项,需要扩大开放来弥补。
中国扩大开放对全球经济发展也多有裨益,过去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呈现分化格局,逆全球化愈演愈烈,一向倡导贸易自由主义的美国,一反常态地先后退出TPP、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以“美国优先”为借口,通过单方面提高关税挑起贸易争端,离全球化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