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2035年我国民航运输规模将成全球第一

2018-03-02 09:31:2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到2035年,我国民航运输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日前在《人民论坛》杂志上发表《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一文表示,当前民航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航空需求的能力仍然不足,在供给结构上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供给质量上仍然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民航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民航2017全年累计实现旅客运输量5.52亿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国内航线运量增速超过上年同期,达到13.7%。2017年,我国民航旅客周转总量为9512.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3.5%。这也是我国航空运输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第二。

与目前运输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相比,目前我国民航发展仍有不小的差距。从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来看,2016年,美国商业航空旅客运输量为9.28亿人次,拥有民用商业机场540多个,其中130个枢纽机场平均拥有跑道两条以上。

目前我国人均航空出行次数仍不足0.5次,机场密度不足美国的四成,生产运行保障压力明显高于美国,特别是在我国吞吐量排名前50位的机场中,有近30个机场处于饱和状态。

冯正霖表示,中国民航将与时俱进,聚焦每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找准攻坚方向和关键环节,明确任务和措施。

分阶段来说,到2020年,民航强国建设要瞄准解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和基础保障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点补齐空域、基础设施、专业技术人员等核心资源短板,大幅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加快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

届时,空域资源瓶颈得到缓解,空管运行能力稳步提高,全国机场年起降达到1300万架次;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60个,覆盖100公里范围内所有地级行政区;人均航空出行次数达到0.5次,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支线机场日均航班2班以上,有条件的老少边穷地区人民能够享受基本航空服务计划提供的航空运输服务。

到2035年,将重点发展国际航空、支线航空、低成本航空、货运航空,大力促进通用航空发展,全方位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航空服务需求。

届时,我国航空人均年出行次数超过1次,运输规模全球第一;形成一批具有引领国际航空市场的航空公司和航空枢纽;基础设施体系相对完善,运输机场数量400个左右,地面100公里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机场群与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建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世界级机场群。

若按照现有的人口总量计算,到2035年时我国航空旅客运输量将达到14亿人次左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运输机场数量也将比现在增加170个左右,与美国机场数量差距大幅缩小。

民航资深专家李晓津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我国的民航基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过我国的航空发展可以参考美国,但不能照搬美国。目前我国的高铁建设比美国更密集,更方便,我国的人口也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这也决定了我国的旅客出行方式和民航基建也会跟美国有所不同。

他认为,我国的民航发展有两个重要方向,一个是漂洋过海,也就是要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因为国际出行是高铁所无法取代的。另一方面就是要上山下乡,要多在西南、西北等地建一些通勤机场和中小支线机场。这些地方中小机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让当地的交通增加便利,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维护边疆地区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规划,到21世纪中叶,机场网、航线网、信息网和服务网深度融合的现代民航运行体系全面发展,形成安全高效、通畅便捷、绿色和谐的现代化航空服务体系;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包括民机制造的民航全产业链对GDP贡献率大幅度提升。现代民航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标志之一,将为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国家提供全球化航空服务支撑。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刘展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