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消费电子企业突围之道(6)

2018-03-01 09:25:2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秘书长周南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已进入新的全球化阶段,不只通过产品、品牌、资本输出参与全球竞争,还在争取产业链的话语权。像美的收购库卡、海尔收购GE家电,能进入这些影响业界的公司的董事会,并参与全球产业的分工。

周南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家电企业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另一个表现是,从“内外有别”的国际化到“内外无别”的全球化。如,长虹已把国内与国外的品牌部门整合,创维去年把海外营销与国内营销部门合二为一,它们把中国市场看成中国区。

与欧美日韩企业不同,周南说,中国家电企业新一轮全球化,首先是方式不同,现在是信息化、物联网时代,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可以更多地借力信息化手段;其次是基础不同,欧美企业是有了产业链话语权,然后进行市场、产业扩张,而中国企业相反,是已经有了市场、产业和一定的技术基础,但缺少产业链话语权,现在反过来积极争取话语权。

第三,嫁接国内外优秀人才与资源,加强研发力度,只有把握住核心技术,才能更好地发展。而事实上,中国企业正在做出改变。它们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在硅谷等地进行大量的研发布局,另一方面则通过引进来,吸收大量海外归国的尖端人才,做到能攻能守,既与国内巨大的市场保持同步,又与海外最尖端的技术接轨。

虽然中国家电龙头企业的技术专利数量已经超越海外同行,但周南认为,这还不够,“研发周期更重要,需提前研发下一代的新技术产品。”像美的、海信、TCL已在硅谷设了研发机构,但是硅谷大量的精英人才还在为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服务。所以,中国家电企业离引领行业风向、吸引高端人才和技术、掌握真正的话语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进程正在加快,最近不少中国家电企业都对收购海外高端品牌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正如周南所言,海外并购或是跨界合作这样结盟的趋势,也逐渐成为企业们寻求技术上的取长补短和资源优势的最大化的方式之一。比如奇瑞选择和百度合作、上汽和阿里结盟等。在这种模式之下,其实中国车企在智能互联领域的应用领先性已经有所体现,比如上汽阿里的互联网汽车在推出一年多以来,目前的市场保有量已经超过40万辆,已经超过外资车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