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消费电子企业突围之道(2)

2018-03-01 09:25:2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在汽车领域亦是如此。大众集团2017财年全球交付1070万辆汽车,营业收入为230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8000亿元),净利润达116.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04.6亿元);丰田汽车公司则预测其2017财年,公司销售额和纯利润将分别达到2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000亿元)和2.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17.5亿元)。反观国内,规模最大的上汽集团,2017年的销量规模接近700万辆,预计净利润也仅有342亿元,与大众、丰田差距明显;而刚刚入股戴姆勒的明星车企吉利,其2017年的净利润预计100亿元,更是相差甚远。

相比起发展较为成熟的家电和汽车产业,智能设备的差距则更为明显。从用户规模来看,海外市场明显占有优势。根据美国研究机构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美国用户在智能音箱上使用语音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其在智能手机上使用语音的时间。相比较而言,国内的智能家居产品才刚起步,用户数据积累仍然非常有限。而且,各厂商的同质化程度很高,没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根据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最新研究报告,在智能语音控制音箱市场中,亚马逊已经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谷歌市场份额为24%。苹果也最新发售了主打音乐的智能音箱产品HomePod。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由中国团队创立的智能硬件公司Emotech创始人CEO庄宏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比中外智能家居领域,美国的普及率明显更高。”

除了上述在前端显而易见的数据之外,隐藏在后端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国内企业也仍需破除藩篱。

“汽车智能化很重要,但我国自身具备的条件却并不尽如人意。在智能汽车的研发上投入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关键的、共性的、核心技术的缺失,关键零部件长期被国外大企业所垄断,更让我们忧虑的是国外几乎所有的整车企业都在智能化研发与应用方面投入巨资,前瞻布局,而世界级系统的供应商甚至先于我们这些整车企业开展了汽车智能化方面的研发。”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曾这样反思过中外车企的差距。

这也是业内的共识。中国车企的短板在于人才与核心技术的缺失,以及在研发投入上的不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车企研发投入TOP10的企业中,清一色都为跨国品牌。其中,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以136.72亿欧元连续第二年坐稳研发投入第一的宝座,紧随其后的是通用和戴姆勒,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为76.84亿欧元、75.36亿欧元。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上汽集团以12.84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在汽车类企业中排名第19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