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万向鲁伟鼎:民企与国企是利他共生、共创共享

2018-02-09 18:00:5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万向集团创建于1969年,从鲁冠球以4000元资金在钱塘江畔创办农机修配厂开始,以年均递增25.89%的速度,发展成为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现代化跨国企业集团,被誉为“中国企业常青树”。2017年胡润百富榜,鲁冠球家族以491亿元财富,位列第37位。

万向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为主业,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代表企业之一。万向与一汽、二汽、上汽、广汽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65%以上。在美国、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16000人,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12%。

2017年10月25日,一代浙商鲁冠球去世,享年72岁。创业近50年,鲁冠球和他创立的万向集团被誉为“民企不倒翁”。

回顾过往,万向集团与国企合作开始时间早,并且有不少成功案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万向就与中国汽车投资公司有紧密合作。股份制改造之后,又吸收中汽投等国有企业为万向钱潮股东,这些年来,不仅在产业上发挥了协同效应,而且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可观的财务收益。此外,万向还是广汽集团、中色股份的股东,彼此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关于‘国进民退’的问题,我们创始人鲁冠球生前曾有很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我非常认同。”鲁冠球之子,万向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鲁伟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论上世纪末的“国退民进”,还是后来所谓“国进民退”,其实都是伪命题。实质是需求决定形式,能力决定形式。需求决定形式,能力决定形式

在鲁伟鼎看来,所谓“国退民进”时,国家就是利用活跃的民企体制冲击僵化的国企体制,用民企资本来整合国企优质资产,使其产生更大效益。如今,市场经济早已深入人心,企业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市场也不是当时的格局了,除了转制的,剩下的“国字号”企业,在国民经济大厦中充当的是顶梁柱角色。倒是民营企业,虽然发展如火如荼,但自生自灭者众,做大做强者少。原因是,大部分民企起点低、资本小,重眼前、轻长远,缺乏利他共生的价值观。这样的民营资本进入或主导矿山、铁路、机场乃至航天等产业,资源节约、生命安全、服务水准、竞争力水平等难以有效保证。鲁伟鼎认为,低碳经济、循环再生、绿色环保、生活品质、和谐社会等,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当然要有能力的企业、有责任感的股东来担当。

鲁伟鼎指出,如果真的存在“国进民退”,那退的必定是弱小的、唯利的、畏避责任的。相反,只要是具有实力的、利他的、有责任感的民营企业,不仅不会被“退”,反而会被“进”,可以承担起更大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责任。“以我们万向为例,集团涉及不少产业,下属企业众多,在优质资产配置、高素质人员配置时,肯定是向那些符合集团发展战略、能产生最大效益的产业或企业倾斜;当其中的企业或产品经不起市场竞争,就毫不犹豫调整掉。这样,集团才能健康快速发展。”鲁伟鼎说。

鲁伟鼎表示,所谓“国进民退”,其实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优胜劣汰,存在的是科学发展。所以,民企要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作为民企,不要抱怨,而是应该苦练内功,强大自己。”

2001年,万向收购承德露露,为集团实施大农业战略跨出了重要一步;2004年,收购浙江省工商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信托资格,构筑金融业支持平台,2012年正式改组为万向信托;2005年,收购湖北通达,直接进入汽车燃油箱及排气消声系统制造;2009年,重组兰宝,顺发上市,通过金融与实业相结合,提高发展的效率;2015年,与上汽合资成立上汽万向新能源客车公司,在杭州建立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合资公司将利用双方股东的优势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如今,合资公司生产的新能源客车已在杭州多条公交线上运行,并成功服务了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

利他共生、共创共享

对于如何看待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合作,1994年23岁时就从父亲鲁冠球手中接任万向集团总裁的鲁伟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万向一贯认为,“联合是成本最低的发展”。作为民企,万向坚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鲁伟鼎直言,万向信奉“学先进、傍大款”,坚持“积聚实力引豪门”。总之,民企应该与国企合作,双方取长补短,提高效率。

但鲁伟鼎也指出,既然合作了,那么在合作过程中,就必须坚持诚信共赢,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差异,优化配置,从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退共同的命运联合体。用万向的企业文化来解释,就是“利他共生、共创共享”。任何合作都必须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都必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尤其是与大型国企合作,他强我弱,他为什么跟我合作?那我一定要能为他提供价值。我为他提供价值,他才会为我提供价值,才能取得1+1>2的成效,合作也才能持久。这对我们民营企业提出要求,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鲁伟鼎说。

以万向与上汽的合作为例,2015年,双方合资成立了上汽万向新能源客车公司。其中万向占51%股份,上汽占49%股份,规划目标年产新能源客车5000辆。上汽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近年来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迅速。万向是国内最大的独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从1999年开始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在电池、电机、电控和电动力总成等方面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双方对环境保护和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有共识,又有各自的产业优势,因此结合到了一起。并且通过人才、技术、生产、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资源衔接,达到了共赢。

“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力推广混合所有制,很多民企以前不能参与的领域现在也都打开了。但正如我们创始人讲的,能不能进、要不要进,是两码事。要不要进去,要看这个行业,看自己的实力,看自己能不能把握风险。但允许进去,就是机会。”鲁伟鼎坦言,在实践中也确实会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比如有些国有企业各种问题积重难返,并且对于改变有排斥。这需要大刀阔斧地清理,才能实现顺畅的合作。

改革再出发,实现自我发展飞跃

鲁伟鼎直言,万向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改革再出发的今天,在万向新征程的今天,如何发扬万向精神,传承创始人鲁冠球的企业家精神,以实现改革红利的最大化,实现自我发展的飞跃。

“我们创始人认为,红利不等于红包,它不是馈赠,不会自动变现;红利其实是回报,是激活智慧,需要创新创造。他说,唯有不断创造新的优势,才能持续获得新的发展。怎样创造新的优势?时代已发生巨变,当年解决的是有与无的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好与差的问题,而且是世界范围内的好与差。”鲁伟鼎说。

为此,万向集团提出:首先、走出“舒适区”。那就要奋斗,要学习,要改变,要有危机感,要看到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千万不能陷入按部就班、相安无事、不思进取、故步自封,乃至走向“温水煮青蛙”的结局。

同时、从“零”开始。忘记过去的“光环”,也忘记过去的“阴影”。要学会站到更高的起点上再出发,越是取得成绩越要学会忘记,否则成绩就可能绊住自己的脚步,堵住未来的路。

另外、做创造历史的勇敢者。具体说,就是顺势而为,把“万向创新聚能城”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融合建设,把万向建成一家清洁能源公司,建成一家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公司,建成一家受世界尊敬的公司。

根据万向集团透露的规划,集团下一步要在杭州建万向创新聚能城,这是万向今后的工作重点。2017年,万向被列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汽车行业唯一一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下一步,万向将把“万向创新聚能城”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融合建设,开放工业场景,共享产业资源,汇聚全球创新创业团队,构建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的双创新业态,践行“双创+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变革之路。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汪时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