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国家卫计委:86%同级医院检查结果实现互认(2)

2018-02-09 09:34:5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目前从国家到省、市已经建立起了三级质控网络,在医院里也有院、科两级的质控网络。

长期来看,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将来区域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会增加。特别是医改推进过程中,未来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模式形成医联体,在紧密型的医联体,包括专科联盟之内,通过大医院管理的下沉,技术的下沉,基层能力的提升,远程医疗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提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比例,更好的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负担。

多学科诊疗推动节费

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这个概念,即由来自两个以上的多个相关学科,组成固定的工作组,针对某一系统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MDT在国外的大型医院已经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模式。

“大医院医生忙,大医院病人多,所以必须要让大医院的医生更加有效地忙到病人身上。从我们团队十几年的研究结果来看,MDT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资料显示,包括我们的研究成果显示,相比没有经过MDT治疗的病人,经MDT治疗的病人,无论确诊的及时性和治疗的生存期,都要远远优于过去传统的办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季加孚介绍,“MDT的建设需要有很强的管理来支撑,因为它是不同学科医生的合作。在全国MDT讨论会上,影像科医生就提到,影像科医生过去都是在暗室工作,与其他学科专家交流机会欠缺,逐步通过多学科模式,可以让包括他们在内的不同学科集中到一起,给病人解决问题,提高效率,把过去的繁忙变成一种有秩序的科学诊疗过程。”

季加孚介绍,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并非很多学科无机堆砌,而是在背后有很深很强的逻辑。“各个学科是否能坐到一起,是否以学术为纽带,是否能够在指南、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每一个病人具体的特点提供服务。降低医院的忙碌程度,让病人更清楚治疗路径,避免患者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在医院里四处找寻大厅,找完外科找内科。”

他表示,让多学科诊疗为病人量身定制一个诊疗方案,通过多学科诊疗平台,在同一个时间,由各个学科的大夫针对该病人,从自己学科特点出发提出治疗方案,最终达成的共识一定是最适合这个病人的诊疗方案。这也是一种代表全球最先进的复杂疾病治疗的诊疗模式。

“按照我院特需门诊联合会诊的费用标准,一次门诊多个学科的联合会诊的医事服务费平均约1000元左右,则该中心2017年为老百姓省下的挂号费用就将近30万元。相比省钱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及家属省心省力,不用反复辗转多个科室,节省患者的时间成本,尽早的为患者安排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季加孚表示。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