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车 本土车企创新求变 | 燕说车市

2018-02-07 10:05:5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有外媒报道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已经在二级市场大量购买戴姆勒股票。笔者向吉利集团公关发言人杨学良求证,对方以“没听过此事”作为回应。不过,去年年底,有消息称,吉利已经向戴姆勒提议,如果后者以折扣价增发新股,吉利愿意持有3%~5%的股份。今年1月举行的底特律车展上,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回应称与吉利“做了一些初步的非正式的谈话,但是没有任何的决策”。

按照目前戴姆勒的市值,想要持有5%的股份,吉利需要付出37.4亿欧元的成本,约合45亿美元。这并不是一笔小的投资,按照吉利今年100亿的预估净利润,要换得戴姆勒5%的股份,吉利需要付出2-3年的净利润。以“精明”著称的李书福愿意花如此高价,显然并非出于单纯的财务投资。有分析指,吉利试图与后者在电动车领域有更深入的合作,5%的股份能让吉利成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东。

由于起步时间较晚,本土车企无论是在品牌知名度还是在技术积累领域,都与成熟的跨国企业有一定差距。在中国市场,过去两年,自主车企因为顺利把握了SUV的爆发期而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部分佼佼者逐渐脱颖而出。但是,汽车行业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对于本土车企来说,短时的胜利之后,路要怎么走,依然充满考验。第一,从今年的数据来看,SUV的增速已经放缓至不足20%,自主品牌想要依赖这一细分市场获得长足发展并不可能;第二,汽车智能化、互联网以及电气化趋势已不可阻挡,行业技术创新进入爆发期,要在新的变局中站稳脚跟,对创新速度要求极高;第三,本土车企目前几乎没有一家真正在全球市场实现完善的布局、具备竞争力,未来挑战重重。

为应对重重挑战,本土品牌各出奇招,买进来、走出去成为常态。单是吉利一家去年就已经完成宝腾、路特斯、美国飞行汽车公司以及沃尔沃集团等四起海外并购。在吉利之前,上汽、北汽在发展自主品牌之初,莫不是通过海外并购来使得自身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和品牌背书。

对于起步较晚的自主品牌来说,买买买最直接的回馈是品牌背书、技术起点以及全球化版图,而最理想的状态则在于通过并购,拓展企业的全球化视野,打通原有和收购资源,合力推进研发技术的提升,节省成本,最终在市场上获得正向反馈。从目前的市场表现看,上汽、北汽无疑都从收购中获得益处,而吉利无疑是从海外并购中受益最大的车企。

买买买之后,吉利将研发等前端的工作落地到全球的各个市场,不惜花巨金招揽全球各地人才,希望通过这种全球化的研发和前瞻布局,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不只是吉利,上汽3年前率先在美国硅谷设立风险投资公司;一年之后,其正式在硅谷组建上汽加州创新中心。众所周知,硅谷是全美最为核心的人才和创意中心,有一份统计表明,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集中在硅谷地区。上汽在此建立创新中心,无疑是想要走出去捕捉最新的技术为我所用,而在上汽之外,北汽以及新势力造车公司蔚来等都在硅谷落地有研发机构。

对于本土品牌来说,要在传统的内燃机行业超越有100多年历史的奔驰、福特等跨国企业,难度巨大。但诚如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所言,在汽车业面临新变革的今天,行业的竞争态势已经发生变化,过去谈竞争后来者希望做到“弯道超车”,而现在行业的新趋势足以让有准备的自主品牌们实现“换道超车”。虽然打法各异,但自主品牌们都在纷纷“走出去”,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捕捉行业前瞻技术,为我所用,在新的跑道上实现超车。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胡军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