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打破大学与街区围栏 同济大学发布未来生活原型街

2018-02-07 09:38:1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2035年的社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上海四平路1028弄,这条隐藏在四平社区里的小弄堂有200米长、7米宽。改造前,整条街被五金店、建材店等占据,改造后,这里将聚集“未来餐饮”“未来娱乐”“新材料应用”“未来出行”“未来办公”“未来众创空间、孵化器”“机器人”“3D打印”等未来生活形态。

2月4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杨浦区四平街道、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联合主办“N-ICE 2035”Livingline未来生活原型街(下称“原型街”)品牌发布会,展示了扎根在社区里的未来生活模型。

小弄堂里孕育千亿规模经济

N-ICE2035即 Neighborhood of Innovation,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towards 2035,意为面向2035年的“创新、创业、创造”三创社区。NICE更意味着“美好生活”。

2018年1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对外发布,为上海未来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原型街就是一个面向2035年生活方式的“原型实验室”群落。

原型街位于四平街道街区的中心地带,比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苏家屯路风貌保护街,原本只是鞍山新村内的一条普通的社区商业服务内街。对于为什么要从街区出发缔造未来生活方式,同济大学设计创新学院院长、NICE2035项目发起人娄永琪谈到,“我们以前认为社区解决好居住问题,解决好休闲问题就好了,是产业链的终端,但如果从需求侧出发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社区才是靠近需求侧最近的地方,社区里的老百姓不仅仅是消费者,他们也是这个时代的创新者。社区里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可以倒逼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实验室开在社区的原因。”

2017年底,上海印发《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文创50条”),推出涉及影视、演艺、动漫、网络文化、创意设计、出版、艺术品交易、文化装备8个重点领域的50条政策措施。

“文创50条”提出,未来五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占比达到18%左右。文化创意行业在上海经济拼图中的板块将越来越大,其中设计创意将产生巨大的驱动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