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商务部对进口美国高粱进行“双反”调查 韩俊回应是常规性政策

2018-02-06 09:29:0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国务院新闻办2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称,中国近年来出现玉米替代品进口急剧增加的情况,导致国内玉米大量积压。

4日,商务部发布了2018年第12号和第13号公告,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韩俊表示,这是中国的一个常规性政策。因为反倾销调查是任何一个WTO成员国的权力,各个国家都在使用,都有权力发起这样的调查。

在中国,近年来,国内粮价显著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尤其是玉米最为典型,2013年以后,国内玉米价格就全面高于配额内进口完税价格。由于中国在加入WTO的时候,对玉米等三大主粮采取配额管理,配额以外进口并不合算。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在这些粮食的配额以内,进口关税为1%,超出配额进口关税将达到65%。

考虑到在配额以外进口并不合算,于是玉米替代品进口开始急剧增加。韩俊举例称,2013-2016年,高粱、大麦、玉米酒糟(DDGS)、木薯等玉米主要的替代品多达2277亿斤,这相当于每年挤占了国内近600亿斤的玉米市场。导致国内的玉米大量积压。

中国进口高粱等玉米替代品的主要用途是用作饲料。目前,我国高粱进口量已经连续多年高居四五百万吨,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作物进口品种。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高粱同比降低15%,但依然高达505.7万吨。

对于这次“双反”,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表示,这是一起正常的贸易救济调查个案。商务部掌握的初步证据表明,美国政府对高粱提供了补贴,2013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高粱出口大幅增加,价格持续下降,对中国高粱产业造成损害。

业内认为,这次“双反”一方面将对国内种植高粱的农民发挥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将有利于玉米市场去库存,对于长期低迷的国内玉米价格而言,这是一个重大利好。

韩俊称,尽管中国实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之后,这两年在去库存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高粱进口确实对中国农民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此外,中国自美国进口的高粱增长非常快,美国是主要进口国。所以,中国发起高粱反倾销调查,是为保护中国农民利益采取的一个必要措施。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