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ST海润股价跌破1元 ,A股市场12年来再现“仙股”

2018-02-02 09:47:5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跌破一元面值的*ST海润,终于成了A股十二年以来的第一只“仙股”。

2月1日早盘开盘后,*ST海润就以跌停价开盘,股价报于0.97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0.05元,跌幅为4.9%。自从2017年12月7日以来,经历了一年漫长下跌的*ST海润,股价就长期徘徊在1.1元左右,成为沪深两市第一低价股。若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将面临退市风险。

助力*ST海润股价跌破一元面值的推手,是因为业绩巨亏等系列利空。1月30日晚间,该公司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17年净利润将亏损23.7亿元到-28.4亿元。但在同期,光伏行业却明显回暖,多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突然”产生的巨亏,委实来得来得蹊跷。2017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净利润亏损8.83亿元,季均亏损额约为2.94亿元。全年最多28.4亿元的预亏,相当于去年单季亏损额突然放大了两倍以上。更重要的是,2015年以来,*ST海润实际控制人更迭频繁,公司治理、财务多方面均出现问题,导致如今经营、资金面临严重困难,多笔债务逾期。

面临退市风险

股价跌破一元的面值,在A股并不常见。即便是低价的一元股,目前也不多见,而*ST海润则是第一只股价低于一元面值的股票。

公开信息显示,按照不复权的价格统计,目前A股3元以下的股票共有35只,*ST海润、*ST锐电、*ST新亿、中弘股份是1元股。其中*ST新亿长期停牌,停牌前股价为1.87元,另外两只的股价则徘徊在1.4元、1.2元左右,只有*ST海润股价最低。

大面积出现一元以下的股票,还是在2005年7月前后,有10只股票跌破1元面值而沦为“仙股”。2012年,已经退市的*ST长油也险些跌破1元,但这种情况最终没有出现。因此,*ST海润成为A股12年来的第一只低于1元的股票。

自从2017年以来,*ST海润股价开始了漫长的下跌之路。2017年2月23日,其收盘价为2.41元,为近一年来的最高价,但随即就开始了持续下跌,并在当年12月7日跌至1.09元,跌幅接近60%,此后虽然略有反弹,但始在1.1元左右徘徊,直到2月1日跌破1元,已经持续挣扎接近两个月。

导致*ST海润1元的推手,是一份巨亏的业绩预告。该公司1月30日晚间公告称,预计2017年净利润亏损将达23.7亿元到-28.4亿元。该公司还提示,由于2016年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若2017年财务报告再次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股票将自2017年年报披露之日起暂停上市。

虽然已经提示风险,但*ST海润的实际处境可能更为凶险。2014年,证监会、上证所修订后的退市制度规定,该所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的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最近两年均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其股票应暂停上市;若因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或审计意见类型触及规定标准被暂停上市后,其后一年财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股票应终止上市。

此外,修订后的退市标准,还在市场指标方面做出了硬性规定,即该所上市公司出现最近连续120个交易日(不含停牌交易日,下同),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500万股,或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其股票亦应终止上市。

*ST海润虽然持续下跌,但成交量仍然不小。交易数据显示,1月份以来,该股每天的成交额都维持在2000万元以上,最多时甚至超过1亿元。据此计算,其每日成交量均在1000万股以上,2月1日的成交额也达到3919万元,成交量超过3900万股,远远高于500万股的下限。

尽管如此,较大的成交量,并未提振*ST海润的股价。2017年12月以来,其股价最高时也只有1.26元,而且多数时间低于1.1元。这意味着,如果股价持续低于1元,*ST海润存在极大的退市风险。

业绩突然“洗澡”

助推*ST海润成为跌破一元面值的“仙股”,表面上看是因为业绩巨亏等系列利空。尽管亏损并不意外,但如此规模的亏损却来得过于突然。

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ST海润净利润亏损5.01亿元,扣非后则为4.82亿元,前三个季度净利润亏损额为8.83亿元,扣非后亏损8.53亿元。据此计算,该公司2017年前三个季度季均亏损额约为2.94亿元,扣非后为2.84亿元左右。

然而,1月30日晚间披露的也高却显示,预计全年净利润将亏损23.7亿元到-28.4亿元之间;扣非后将亏损20.4亿元到-25.1亿元之间。这意味着,扣非之前,该公司去年四季度的亏损达到14.87亿元到19.57亿元,单季亏损额突然放大了两倍以上。

在2017年半年报、三季报中,*ST海润曾经预计,2017年前三个季度、全年净利润可能为亏损,但没有对亏损额进行预计。而此番突然出现的巨额亏损,无异于洗了一个大澡。

对于亏损的原因,该公司称,2017年全年净利润亏损,是受光伏市场行情下滑影响,主要产品产销量、市场售价及销售毛利率下降,同时由于境内电站受限电影响、境外光伏电站受绿证市场交易量下降影响,导致资产减值金额增加。

反观光伏行业的整体状况,上述说法是否成立,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公开信息显示,目前A股共有39家上市公司,31家已预告2017年利润数据,其中有29家公司盈利,最赚钱的隆基股份,2017年预测净利润最高将达36亿元,仅有包括*ST海润在内的两家公司预亏。

不仅是2017年,*ST海润此前的表现也与行业背道而驰。2016年,该公司净利润亏损11.8亿元。但就在2016年,光伏行业明显回暖,数据显示,102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仅有7家亏损,海润光伏的亏损金额最大。

三季报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ST海润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2.81亿元。而该公司经营不佳并非突然出现,为何会四季度亏损突然放大,这是*ST海润需要向市场和投资者说明的关键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计提资产减值方面,该公司此前的做法就不规范。去年9月,江苏证监局曾对其现场检查,发现部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减值测试方法不当、减值预测缺乏充分证据, 不符合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前实控人掏空公司

身为光伏行业曾经的代表企业,*ST海润也有过风光的时候。如今成为“仙股”,也是绩差低价股的普遍表现。

自从2013年以来,在公司治理方面屡屡爆出乱象,业绩也持续亏损。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2.02亿元、9.48亿元,扣非后亏损2.33亿元、9.81亿元。2015年依靠处置资产、政府补助,勉强扭亏为盈,盈利9608万元。2016年,该公司再度巨亏11.8亿元,加上2018年,累计亏损最多达到51.7亿元,净亏损超过50亿元。

*ST锐电、中弘股份等1元股也存在类似情况。根据业绩预告,中弘股份2017年预计亏损10亿元,*ST锐电预亏金额更是高达31亿元,2011年以来累计净亏损已达89亿元左右。此外,该公司还因财务造假等原因,遭到监管调查、处罚。

不仅业绩连年巨亏,*ST海润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等也是问题频出,实际控制人屡次变动。根据证监会调查,在2013年亏损,2014年盈利目标亦未实现的情况下,时任该公司董事长、第一达股东的杨怀进,2014年底与部分高管商议后,决定尽量将亏损在2014年确认,并与公司前两大股东沟通,建议在利用内幕信息减持前,发布与公司基本面不符的高送转预案。此后,经杨怀进等提议,海润光伏披露了10转20的分配方案,其后多名股东、高管随之减持,个别股东减持达1.57亿股,金额超过13亿元。

2017年2月20日,因向当时第一、第二大股东泄密,并建议发布与公司基本面不符的高送转预案,帮助股东及高管减持,进行内幕交易。为此,先后任海润光伏董事长的任向东、杨怀进等人均被处以市场禁入的处罚。其中,任向东被禁入市场十年。

此后,*ST海润引入辽宁隐形富豪孟广宝入主。在孟广宝主导下,该公司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2016年财报审计报告中,审计机构表示,该公司内控存在多项重大缺陷,因内控失效而可能存在的错报,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具体包括未能识别资产存在减值的迹象、担保存在内控缺失”关联交易未及时公告等多项问题,且均与孟广宝有关。

根据审计机构出具的意见,*ST海润曾为为孟广宝控制的华君控股旗下公司上海保华万隆置业有限公司的16亿元借贷提供担保,但这笔担保未经公司职能部门、管理层审核,而是直接通过董事会。

此外,*ST海润还在在2016年与多家关联方进行大额股权转让、购销业务和资金往来,但该公司未将这些公司识别为关联方,交易也未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批。截至2016年底,该公司向关联方支付的预付款余额为3.85亿元。2016年12月,在未经上市公司董事会审批的情况下,其子公司就与关联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并随即支付100%的股权转让款1.53亿元。

孟广宝的一系列行为,引发了内部矛盾爆发。2017年7月,*ST海润多名董事提请解除孟广宝董事长、董事及总裁职务。不久,孟广宝 申请辞职。面对多年积累的问题,新上任的管理层一时也难以扭转。

不仅历任实际控制人遗留的问题积重难返,*ST海润还面临更为深刻的危机。*ST海润1月30日还披露多起诉讼和债务逾期。公告显示,截至披露日,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银行贷款等债务,累计已有4.26亿元逾期,其中包括流动资金借款3.1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敞口1.11亿元。

此外,*ST海润还涉及多起诉讼,诉讼内容集中在融资租赁、企业借贷、金融借款等债务纠纷方面,涉及金额总计11.03亿元,涉及数据银行、上市公司、融资租赁公司。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苏蔓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