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研究史上有众多未被征服的领域,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下称“AD”,俗称“老年痴呆症”)可谓最难攻克。
2002年以来,制药企业先后投入2000多亿美元用于AD新药研发,然而,在200多项临床研究中,成功上市的AD药物仅有1个,药品研发失败率高达99.6%。
重重失败下,医药巨头仍然前赴后继投入研发天坑中,背后是每年百亿美元级的待开发市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15》显示,全球每3秒钟就有1例AD患者被确诊,2050年,全球患有老年痴呆的人数将从目前的4600万人增加至1.315亿人。
“全球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能够研发出延缓AD进展的药物,将是一个‘超级重磅炸弹’。”礼来神经科学治疗领域医学总监吴胜虎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千亿美元研发深坑
新年伊始,两个坏消息直接冲击了AD新药研发。
1月8日,辉瑞宣布关闭AD和帕金森新药研发,并为此裁员近300人。20天后,武田制药宣布AD药物吡格列酮临床Ⅲ期试验失败。
事实上,在这一疾病领域,新药研发失败已是常态。2012年,辉瑞和强生在2400人的试验中失败后,停止了对其AD抗体药物bapinezumab的研发;2014年,罗氏的gantenerumab在大型Ⅲ期也以失败告终;2016年,礼来公司AD药物 solanezumab在Ⅲ期临床试验最后阶段宣告失败,业界信心备受打击;2017年2月,默克宣布停止AD新药Verubecestat的临床试验……
“AD是所有治疗领域中研发成功率最低的。”礼来神经科学治疗领域医学副总监成燕博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02年至2012年期间,244个化合物进入临床研发阶段,共在413个临床试验中被评估,仅1个药品获批上市。”
在这背后,全球已经16年没有AD新药上市。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AD一线用药仅有加兰他敏、多奈哌齐、利斯的明和美金刚4种,其中,美金刚于2003年在美获批上市,是AD治疗迄今最新药品。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发病机制不明确、发病原因复杂、病程长且发病隐秘等是当前AD药品研发的主要困境。
病理机制的探索和研发困境直接导致药物研发成本激增。“以往每一个药物的研发时间是10~15年,花费约20~30亿美元,而礼来从1988年开始,30年来已经投入近40亿美元用于AD药物的研发。”吴胜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