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MIT教授萨多维:跳出锂电池框架,液态金属电池或“永生”

2018-02-02 09:33:10      参与评论()人

从天冷自动关机的iPhone到深陷“爆炸门”的三星,手机中小小的锂电池带给我们许多烦恼。锂电池的技术升级能否更快一些?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唐纳德·萨多维(Donald Sadoway)近日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和DeepTech深科技主办的全球新兴技术峰会上直白地指出问题所在:研发没人买单。

“技术突破是需要钱的。我们能指望谁呢?即使是像苹果这样的巨头,目前也没在研发自己的电池技术,只是从市场上挑选购买综合性价比最高的电池。那下一个我们能指望谁?美国政府?但实际上我们最近只看到相关部门的失责,他们没有在正确的技术方向上投资。”萨多维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大约十年前,许多企业家找到萨多维,提出愿为他的电池研究买单: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一度飙升至100美元以上。企业家们终于意识到,化石燃料终有尽头,但如果没有有效的储能设备,太阳能毫无用处。

直到后来油价重新跌破40美元,萨多维又看到了外界投资热情的回落。不过,这一切不会动摇他对研究方向的判断——

早在二十多年前,“汽车迷”萨多维便预见到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从“耗电大户”冶金业转行研究电池。并且,萨多维大胆跳出了锂电池框架,发明了一项目重新定义电池的成果:液态金属电池,目标指向电网级储能。

液态金属电池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电力近年来发展迅猛,但稳定性仍需提高,且普遍存在弃光弃风现象。另一方面,全球电力资源分配十分不平衡。萨多维判断,人类若想摆脱化石燃料,必须在现有的电力系统中加入关键的储能环节,让电力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更合理的再分配。

同时,萨多维坚信,受到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等因素和限制,锂电池无法胜任电网级储能。

电解铝行业引起了研究冶金出身的萨多维的注意。电解铝行业通常配有大型生产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获取1千克铝的成本不足1美元。

受此启发,萨多维团队尝试将类似电解铝的步骤逆向操作,在2009年得到了液态金属电池,有望实现大规模且廉价的电力存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