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社论:严防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2018-02-01 09:33:0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近日,不少A股上市公司发布业绩变脸公告,在资本市场公司业绩涨跌本是常态,但不少公司业绩亏损理由越来越“离谱”,有利润操纵之嫌,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獐子岛就是其例,公司1月30日晚间公告称,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2017年的业绩从预盈调整为预亏5.3亿~7.2亿元。公告一出,市场哗然。因为早在2014年,獐子岛就发生过扇贝“跑路”事件,当时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异常的冷水团,令公司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业绩从盈利变为亏损约8亿元,全年预计大幅亏损。

獐子岛还曾在2015年6月公告:“公司底播虾夷扇贝生长正常,符合预期,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因公司同时发布了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事宜的公告,所以当时被怀疑扇贝之事意在增发。

同一日,巴士在线将2017年净利润预期调整为亏损15亿~18亿元,而在去年三季报中曾预测2017年净利润达1.64亿~2.1亿元,利润下调如此之多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总经理、全资子公司巴士科技董事长王献蜀在2017年12月突然失联,这样的理由让投资者大跌眼镜。乐视网预计全年亏损116亿元之多,创深市纪录,不过亏损并非全由经营问题导致,而是上市公司将所有风险因素一次性出清。

实际上,利用财务技巧调节利润在A股市场十分普遍,一定程度上也难以禁绝。但如果肆意妄为或找一些难以服众的理由,则涉嫌违反相关证券法规,将受到监管的惩处。

一般而言,一家公司上市一段时间后,因行业环境或自身经营等问题,丧失了持续盈利能力,不具备继续上市条件,理应退出资本市场。但在A股市场,部分濒临退市的公司,虽然常年未能恢复持续盈利能力,但可以通过财务等手段操纵利润,规避退市政策,继续留在A股市场。

且作为上市公司,原本是中国企业的标杆,因为登陆资本市场,对于众多企业而言,无异于“跃龙门”。因此,即便很多时候企业经营的风险无法预判,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高质量发展,但登陆资本市场后必须遵守基本的规则,不应成为中国企业的“下限”。

因此,针对上市公司涉嫌利润调节和操纵问题,应加大“刨根问底”式监管力度。包括对存在2017年年底突击通过资产处置、突击性债务重组等交易调节利润的公司进行重点关注,对缺乏商业实质的资产出售、突击性债务重组、会计估计及会计政策变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转回等行为严格监管;对可能出现业绩大幅亏损或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市场对业绩存在较多质疑的高风险公司进行重点关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