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人工智能会使人类变得愚钝

2018-02-01 09:32:0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最近关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的火热讨论,着实引发了人们对于大范围失业的担忧。但是,技术革新的潜在影响其实远不止此。如今,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令人警醒的变革阶段,这种变革不仅仅是人力资本方面的变革,更恰恰是人类本身的改变。

然而,历史只为我们所面对的不确定未来提供了部分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得知,新技术能根本性地改变人类与其他物种。英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托尼·里格利(Tony Wrigley)在一篇关于工业革命时期能源问题的专栏文章中谈到,这一进程的关键在于,以煤炭与其他化石燃料为代表的更丰富的能源形式取代了以人类与动物为驱动力的机械能源。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类与动物体力大范围的贬值,并不是一蹴而就。起初,许多辅助性的任务,比如挖煤、在作坊中生产劳作工具等,依旧需要大量的体力。但是,200年后,对体力的需求已不再如从前。

逐渐地,工作的本性开始改变。到上世纪后半期,农民开始借助拖拉机进行耕作,即使是挖煤也开始逐渐机械化操作。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少的群体需要通过干体力活来维持生计。

当工业革命的潜力完全释放后,人类的体貌也发生了变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类的体格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与此前人们吃得简单、通过劳作消耗大量体力相比,如今人类的腰围不断增大,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得越来越不健康。

有些人目睹了这些变化后开始担忧。少部分人开始尝试在闲暇时通过激进的体育运动,而不是在田地或者工厂劳作,来维持自己的体态。因此,额头的汗水已不再与生产活动紧密相连,而是与显而易见的消费娱乐相联系。运动,成为了构建社群的一种新方式。由此,同伴们开始一起锻炼,开明的雇主则将这种娱乐方式视为一种保持身心健康的有价值的方式。

精神活动的不断活跃,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换种角度来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荷兰经济史学家让·德·弗里斯(Jan De Vries)与西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乔尔·莫克(Joel Mokyr)等学者将工业革命定义为“勤勉革命”。在勤勉革命中,相互关联的创新团体通过不断竞争,设计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新方式,由此产生良性循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