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Z博士的脑洞|票据大案频发背后:空转的资金催生出大量泡沫

2018-01-31 09:24:39      参与评论()人

近年来,票据作为买卖双方易于接受的融资结算工具被广泛应用。票据离普通民众的生活有距离,也许不为大家所关注、关心。但是,这其实是银行业的缩影,其背后折射出的,是银行业生态和发展环境的异化,以及这种异化带来的金融乱象与经济脱实向虚。

票据异化的第一阶段——银行相对被动

一般而言,银行票据指由银行签发或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票据,包括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签发的支票等。

从理论上来说,票据业务作为银行信用与企业商业信用的有机结合的企业融资工具,其贴现金融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以及低融资成本的资金。

话是这么说,不过这就催生了票据问题的第一阶段,企业方面的票据造假。

总体而言,票据运用先是企业方需求。企业通过存入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将银票贴现,满足资金流动需求。

不过,企业发现,他们可以有不少办法,让“流动”停不下来,也就是说,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再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再将银票贴现,如是往复、不断循环。

不仅如此,一些企业本身并没有资金,是用贷款等作为初始资金。这样一来,就很吓人,空手来人,在某银行贷款1000万元,然后转为存款,以此作为保证金,假设保证金是50%,则可开出2000万元的承兑汇票。然后,企业将此承兑汇票拿到他行贴现,2000万再这样操作一遍,存入、开票、贴现,不断翻倍……

当然实际中要扣除贴现率,但是仍然令人惊讶,这不是“造钱永动机”嘛?这么容易就发明了?

“发明”谈不上,说“假造”更合适。这个看似美丽的过程中充满了假造。什么都没有,怎么能够贷款?贷款作为保证金,这是违规的。所以,假造合约、假造账单、假造资质等不可避免,而假造也是一项停不下来的“事业”,造着造着,连假公章、假票据单也都出现了。

企业为了拿到钱而造假,银行出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是第一阶段。

票据异化的第二阶段——银行半推半就

的确,由于早期银行票据查询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全国统一联网的票据信息查询系统,联行查询系统及其查询方式也存在着局限性,无法完全识别票据的真伪。

不过,必须认识到,如果银行真的认起真来、较起劲儿来,有什么道理就是解决不了票据问题?

1234...全文 5 下一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