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Z博士的脑洞|抢人才:有建章立制的深刻规划才能吸引人才(3)

2018-01-26 09:20:46      参与评论()人

新加坡小国寡民,自然资源奇缺,人才为新加坡的腾飞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新加坡的经验,首先是政府强力主导,坚持人才为本的兴国理念,采取开放式的人才选拔和独特的人才管理制度;其次是“舍得花钱”。从1960年到1985年,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2.9倍,而同期的教育投资增加了15.7倍;并且注重国情,实行普通教育和技术教育双轨制分流教育,保证了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政府也倡导市场竞争,甚至与私人机构竞争优秀人才,并且破格录用及提升,比如王鼎昌1967年从英国学成归国,1972年便提升成交通部长。

20世纪60年代起,印度政府就开始投资创建“科学人才库”,吸引并接纳海归人才。并不断用各种方式促进海外印度裔人才的回流与环流。

新世纪之争就是人才之争

进入新世纪,也进入了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

美国一直贯彻人才资本是经济增长核心要素的理念,把人才战略的重点放在培养和争夺创新型高科技人才上,将“造就21世纪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作为人才战略的主要目标,制定并实施了“军民共举”的高科技发展战略和人才战略,为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新竞争提供了充分的人才资源储备。

日本1995年就确立了“科技立国”战略。2013年,日本开始计划建设“国家战略特区”,吸引和留住海外人才,并计划实行留学生毕业包分配政策。此外,日本也一直反思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希望进行改革,加强人才的流动性和竞争性。

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发达国家都打开国门,放宽对高级人才及其家属永久性居留权许可证条件,争夺世界高科技人才为本国服务。发展中国家巴西、印度也不甘落后。

各国都在形成政界、商界、学术界三位一体的人才互动机制。德国人才管理部门建立了信息丰富的人才信息系统,尤其是高级人才信息系统;阿根廷改革体制,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研究人员在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可自由选择;英国建立了技术战略委员会,将企业界、学术界和英国创新体系中的其他各界主要元素联合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人才战略除了行政手段,还要立法规范。

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不论国籍、资历和年龄,只要具有美国需要的一技之长都可优先入籍;俄罗斯也通过法规,对完善科技领域干部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物质待遇和社会保障,防止青年科技人才和高尖端技术人才流失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措施。

关键词:人才教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