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气象灾害直接损失近3000亿,我国将建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平台

2018-01-25 10:39:4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气象灾害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可一旦发生干旱、台风等灾害,经济损失巨大。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今天(24日)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建成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

据中国气象局统计,2017年,全国气象灾害共造成死亡失踪913人,直接经济损失2849亿元。

刘雅鸣介绍,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70%以上。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交织发生、影响叠加,更加剧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刘雅鸣说,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重要基石。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公益性突出、科技性专业性强、关联融合度高、支撑作用显著,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仍存在能力建设、协调机制、平衡发展等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

刘雅鸣说,自然灾害的防、抗、救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精准、高效、权威的气象预报预警是综合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气象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可以充分发挥“六大作用”,即监测预报先导作用、预警发布枢纽作用、风险管理支撑作用、应急救援保障作用、统筹管理职能作用、国际减灾示范作用。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建成新一代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形成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地图,城市、乡村、海洋和重点区域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均衡发展,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明显降低,全社会抵御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有效提升。

到2035年,我国将推动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大幅跃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届时,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球气象灾害治理的中国贡献力和影响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