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国家粮食局:玉米供给侧改革效果超预期,稻谷成库存消化重点

2018-01-24 14:27:2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

日前,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接受采访时表示,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为发展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供求形势深刻变化,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以来,国家陆续改革调整大豆、油菜籽、玉米收储政策,目前正在进行实质性改革完善。

其中,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这是由于受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刺激,玉米成为了过去十多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力,导致东北四省区库存压力比较大,而玉米市场价格也出现倒挂,玉米最低收购价政策难以为继。

于是,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地区,三大主粮之一的玉米2016年率先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对农民进行生产者补贴。这一政策调整使得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加工企业全面激活,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张务锋评价称,改革效果超预期。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政策性粮食库存销售1679亿斤,是2016年的1.36倍。政策性玉米库存比历史最高点下降28%。他提到,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加工能力扩大、转化渠道拓宽,玉米库存消化进度加快。由于稻谷库存较高,而且产业链条短、消费弹性小,就成为了库存消化的重点难点。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根据要求,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不过,小麦价格与2016年持平,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每100斤分别降低了3元、2元、5元。

根据流通工作会议内容,2018年国家粮食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第一项就是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放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开展市场化收购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弹性和灵活性,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水平,优化执行预案和具体操作办法,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张务锋表示,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完善政策性粮食销售机制,促使库存尽快回归合理水平。要加快消化超期储存粮食,避免质量逐步退化、造成更大损失。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要定向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等,加强流向监管,严禁流入口粮市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