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断直连、关通道:聚合支付大洗牌 | 愉见财经

2018-01-23 09:09:5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我们拿牌照的,还真不如他们不拿牌照的、或不按牌照出牌的。”大林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了他的无奈:“你看看他们,什么都能干,发卡、收单、转接清算、理财、投资、放贷,连张牌照都没有、或是只有一张收单牌照,业务却做得简直像拿了‘银行牌照’。”

大林是某持牌支付机构的战略业务部门人士。他的这番话,源自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平竞争”。业内也形象地把这一比拼形容为“穿皮鞋的和穿球鞋的赛跑”,而赛程持续了3、4年。

在此期间,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新金融业态迎来创新大发展,但一些机构在急速“创新”过程中又难免触及甚至超越合规的边界,形成监管套利。于是,支付机构靠资金沉淀做饵让银行“放通道”者有之,大搞与发卡行直连者有之,二维码无标准无秩序肆意拓展者有之,通过客户备付金账户超额获取银行授信额度并用于理财投资者有之,把本该“T+1”的支付结算做成“T+N”(资金留存)或“T+0”乃至“T-N”(信用放贷)者有之。

在这一段赛程中,按着牌照监管要求循规蹈矩的“好孩子”们往往有着一张落寞的脸,他们的“审慎”被市场说成了“落伍”。“丛林社会”的市场评价逻辑下胜者为王,哪怕是靠着监管套利的“胜”,也被说成了“弯道超车”。

然而风水轮流转。包括支付产业在内的整个金融政策语境,在过去半年里迅速地完成了由促发展向严监管的取向切换,守住安全底线、服务实体经济、回归小额便民才是头等大事。在支付产业,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在去年底前后相隔不到两个月内,监管相继出台了四个重磅文件,这一密集程度史无前例。

这四个文件分别是:

1,《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2017〕217号,下称“217号文”)——继续深化无证机构整治工作;

2,《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发〔2018〕281号,下称“281号文”)——加强市场风险防控,规范创新发展;

3,《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2017〕248号,下称“248号文”)——强化备付金集中存管,切断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模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