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铁腕治污倒逼产业升级,环保督查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

2018-01-18 09:32:0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在刚过去的2017年,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步伐,环境保护水平亦再创新高。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上月10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2017年年会上表示,5年来,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基本形成。

作为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个城市收获了更多的蓝天,大气十条提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能够实现。

环保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例行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刘友宾在2017年12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1~11月,全国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1.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38.2%、31.7%、25.6%,北京市PM2.5浓度接近60微克/立方米。

李干杰在“国合会”2017年年会上介绍,2017年以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2万家,改善了环境质量,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相关行业发展中“劣币驱逐良币”状况得到较大改观。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打的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也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攻坚战。

2017年11月22日, 在环保部召开的京津冀“散乱污”企业整治现场会上,文安县的拆除燃煤锅炉集中存放现场。摄影/章轲

回顾2017年,最惊心动魄、压力最大的一次是整治“散乱污”的那场风波。刘友宾在12日召开的环保部新闻沟通会上这样表示。

从2017年4月起,环保部从全国环保系统抽调了5600名一线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2+26”个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而“散乱污”企业整治是此次强化督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所谓“散乱污”企业,是指那些无证无照、证照不全、违法建设、违规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或作坊。

这类企业对地方经济没什么贡献,不仅污染严重,而且消耗大量资源、能源。而整治“散乱污”却引起不少非议。有人表示,一味关停存在“散乱污”问题的企业,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职工饭碗。甚至有大企业称,关停“散乱污”企业,自己的原材料、零配件断供了,将面临巨额财产损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