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湖北自贸区规划发布,承接新兴产业梯度转移

2018-01-17 11:17:3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领导小组近日向成员单位下发《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规划》(下称《规划》)。

根据《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湖北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19.96平方公里,涵盖武汉、宜昌、襄阳三个片区。主要任务是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规划》提出,湖北自贸区要立足湖北实际、凸显湖北特色,积极开展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的创新驱动探索,以高端产业和高端生产要素集聚为目的的产业转型升级探索。

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完成总体方案170项改革试验任务,形成若干条制度创新成果,力争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活跃、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园区。

参与《规划》编制的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4月1日挂牌成立以来,湖北自贸区在多式联运、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等领域先行先试,已经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效。其中,由武汉海关主导的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先出区后报关2项创新措施已经过层层筛选,有望入选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海关创新措施行列,未来在全国推广实施。

建设国际多式联运中心

湖北自贸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如何通过监管制度创新提高内河航运与海运的贸易对接效率,实现货物贸易制度创新和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推进营商环境的开放和增效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规划》提出湖北自贸区要建立分层级的多式联运网络,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多式联运服务,丰富市场服务品类,建立规则、标准和信息化体系。尤其要推进通关监管制度创新,要适应江海联运和陆路运输模式的通关措施,试行“先放行,后改单”、“船边直接验放”、“中欧班列运单归并、简化申报”等监管创新措施。

武汉海关创新开发的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系统,企业可通过自动导入、人工录入等多种方式,向海关传输工具及内贸、外贸、空箱动态数据,待货物进出卡口时,企业传输的数据、前端卡口采集的数据进行自动比对,触发卡口自动抬杆放行货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