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三名经济学诺奖得主共话人工智能未来:人人有望步入有闲阶层

2018-01-12 09:46:58      参与评论()人

此外,三位经济学家也对包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媒体分享了有关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是经济动力学领域的专家,他研究出一种用于检验长期的股价是否可被预测的统计方法,挑战了有效市场理论,2013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笑着首先声明道,诺贝尔奖得主并不是全方面的经济学专家,谈到中国经济,他个人最关注的领域是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

汉森看到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今天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那么,未来该如何更好地驾驭?

他说道:“我觉得大家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就是如何能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创新活动。在过去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国有银行主导了太多的投资,而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也过多地投入到国有企业中。在国有领域以外,一些生产效率高的活动从影子银行这个渠道获得了资金。”

“谈到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很多人会提到影子银行似乎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点。但我觉得从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看,影子银行也有它存在的意义,因为它是企业取得资金来源的渠道之一。在未来,我觉得中国需要更多地关注把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创新活动,包括对高新科技的投资。” 汉森总结道。

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 ·马斯金(Eric S. Maskin)在2007年因其机制设计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他致力于将经济学研究应用到解决社会不平等、全球变暖等现实问题上,因此,他着眼于中国经济一些更基础的现实问题,做了一个“学会走路之前尝试去跑步”的比喻。

马斯金认为,除了包含持续市场化和资本市场改革在内的经济环境变化以外,中国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是推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他也肯定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为大型基建企业和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

“但我个人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有个别环节好像是在学会走路之前尝试去跑步。中国的农业改革和城镇化还远没有结束,我们看到中国工农业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多改进空间。这过程中,肯定需要去解决一些政策上的限制。此外就是国企改革问题,我知道习主席最近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这些政策非常好,需要去很好地落实,才能保证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让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更加乐观。”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