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国务院调整自贸区法规,这16个领域迎外资更大开放(2)

2018-01-10 09:32:4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上海自贸区航拍。图片来源:新华社

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

上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去年以来,中国连续出台促进吸引外资的政策,一方面不断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将经营范围不涉及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资并购纳入备案管理。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全部通过网上办理,大幅提高便利化水平。

一方面持续拓展外商投资领域,《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资的42条措施,推动有关部门和各地加快制定落实举措和配套方案。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分别减少30条和27条限制性措施,修订实施《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新增139条鼓励外商投资条目。外商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活力有效激发。

这其中,自贸区成为重要的扩大外商投资的载体、平台。比如,借助于暂时停止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取得认证机构资质的特殊要求,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上海外资认证机构数量由19家增至33家,增幅达74%,超过同期中国外资认证机构的平均增幅。而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挂牌以来的4年里,针对外资形成了110多项开放领域,这些领域吸引了外资新设企业超过4900家,占整个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的56%。

商务部统计显示,2017年1-11月,自贸区实际使用外资915.1亿元,达到全国的11.4%。

一系列针对外资的扩大开放举措,已经取得了积极效果。2017年1-11月,我国吸收外资呈现“一稳三优”特点。外资规模止跌回稳。1-11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185家,实际吸收外资80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6.5%和9.8%。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实际吸收外资同比增长66.1%,占比29.5%,较2016年底提高了10个百分点;新增外资各类研发中心超过300家。区域布局持续优化。中部地区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效应显现,实际吸收外资同比增长29%,增速领跑全国。管理体制持续优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