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新年银行花式“补血”进行时:强监管引领银行进入拼资本时代

2018-01-10 09:31:1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过去的2017年,银行业面临强监管施压、利差收窄以及2018年资产扩张等多重因素。在此背景下,上市银行积极发行优先股、次级债,非上市银行扎堆排队IPO,“补血”热潮已经开启。

2017年三季度以来,已经先后有建行、招商银行完成了总计人民币约875亿元优先股发行。而主动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来“补血”的做法,在四季度也呈现井喷式增长。11月份,二级资本债总计发行1148亿元,环比增长逾60%,创下年内发行新高。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可转债成银行“补血”新宠。截至2017年12月25日,A股上市银行中待发的可转债规模高达1765亿元。而过去十年中,仅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发行过可转债,合计850亿元。

与发金融债“小补”相比,地方银行通过冲刺IPO输血资本金“大补”也已经增至16家银行。证监会披露的最新信息显示,新一年排队银行的数量已达到16家,较去年年初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两家银行处于“预先披露更新”。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表示,监管强化背景下,银行业合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拼资本”,以往很多银行表内外业务扩张,通过监管套利方式,降低资本成本,所谓“轻资本”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从“拼规模”到“拼资本”

每年辞旧迎新,银行便会开启新一轮“补血”热潮。

彼时,2016年中信银行年报显示,该行资本充足率稍显不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64%,较上一年减少0.48%,已经接近监管下限。为了补充资本,中信银行发行了350亿元境内优先股,将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约1个百分点。2017年2月,该行股东大会又批准同意发行400亿元可转债,完成“输血”。

2018年大幕刚刚开始,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提早做好准备。2017年三季度伊始,便有两家大行祭出优先股补血大招。

其中,两年前祭出优先股“补血”方案的建行于2017年9月,在境内发行不超过6亿股的优先股,募集金额不超过600亿元,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该行其他一级资本。12月底,招商银行也公告称,该行已完成非公开发行2.75亿股境内优先股,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275亿元。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资本可转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