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逆周期因子调整消息搅动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6.53

2018-01-10 09:29:26      参与评论()人
帮助人民币汇率在去年5月开启升势的逆周期因子要调整?受此消息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月9日在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双双大幅贬值。

在以6.5025开盘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15时30分左右大幅走低,接连跌破6.50、6.51、6.52和6.53四个整数关口,最低贬值到6.5307,16时30分收盘报6.5207。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的跌幅更为猛烈。

几乎在同一时间,离岸人民币累计跌逾400点,同样接连跌穿上述四个关口,最低贬值至6.5381。

引发人民币汇率大跌的,则是彭博一则人民币中间价逆周期因子或暂时退场的消息。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央行近日通知至少部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对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逆周期因子的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相当于不进行逆周期调节。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逆周期因子首次出现在公众市场是在去年5月26日,当时外汇交易中心在原有的“收盘汇率+一揽子货币汇率变化”基础上,推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逆周期因子,其中,逆周期因子的模型参数由各报价银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形势的判断自行设定。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市场倾向于认为,这一方面有助于引导汇率市场更好地反映经济基本面,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央行维护汇率稳定的态度。

不过随后,央行在回复上海证券报时称,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计算“逆周期因子”的“逆周期系数”由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自行设定。各报价行会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以及外汇市场顺周期程度等,按照其内部报价模型调整流程,决定是否对“逆周期系数”进行调整。

目前,在去年引入逆周期因子后,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在央行看来,新机制更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的变化,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双向浮动的特征更加显著,汇率预期平稳。

可见的是,在引入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启了一波强劲升势,人民币对美元在今年9月初一度升值到6.435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