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GDP新算法引导高质量发展

2018-01-10 09:29:2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2017年7月以来,随着国家统计局循序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落地实施,研究与开发支出正被逐步纳入中国GDP核算。根据我们的测算,此次算法革新有效量化了新经济在投入端的贡献,对中国经济的规模、增速和国际地位均产生显著的上修效应。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型,这一效应有望持续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新时代的开局之际,GDP的算法革新既是转换发展模式的信号旗,也是优化宏观调控的坐标尺,能够促进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并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有鉴于此,未来中国宏观统计体系的变革将继续稳步推进,进一步覆盖新经济在消费端的重要贡献,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局性引导。

作用效果:新算法对中国GDP产生三重上修效应

相比于2002年建立的旧体系,新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着重加强了对新经济的衡量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改进之一在于引入“知识产权产品”概念,并以此为依据,首次将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从而纳入GDP的核算。

基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我们的测算表明,这一变革有效量化了研发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在三个层面对中国GDP形成上修效应。

经济规模层面,2001~2015年,修正后的中国名义GDP规模比修正前年均上调0.95%。并且,这一上修效应呈现出显著的渐强趋势(图1),2001年上修幅度仅为0.54%,而2015年则已升至1.82%。由此可知,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变,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正在稳步增强。

经济增速层面,2001~2015年,修正后的中国实际GDP增速比修正前年均上调0.05个百分点,验证了研发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

经济地位层面,得益于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速的同步上修,本轮危机后中国经济对于全球复苏的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彰显。相比于修正前,2008~2015年修正后的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年均增长贡献上升0.02个百分点。具体而言,仅在2015年中国经济就为全球多贡献了超过一个葡萄牙的经济总量,即多贡献了相当于全球第47大经济体的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