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煤炭去产能后遗症待解:社保难保、资产难处置、债务难偿

2018-01-09 11:11:20      参与评论()人

社保“难保”:“年纪大了,连病都不敢生”

职工安置是去产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访中,企业在安置职工中遇到的困难让半月谈记者印象深刻。

六盘水市是贵州省煤炭去产能的主战场,2016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589万吨。去产能以来,该市已平稳安置职工1万余名。上级拨付的去产能奖补资金主要用于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对于内退职工的安置资金还存在缺口。

与此同时,职工社保“难保”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好多职工年纪大了,连病都不敢生。”水矿集团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主任苏杰告诉记者,不少像水矿集团这样三线建设时期成立的工矿企业,医疗保险均是企业内部封闭运行,由于这些年企业效益不佳,企业医保基金处于亏空状态,没钱给职工报账。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寄希望于地方政府来统筹职工社保,但由于量太大,地方财力无力承接。

同时,已纳入地方统筹的养老保险大量欠缴的情况,在去产能企业中也比较普遍。西部某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该市去产能企业目前在册职工欠缴的养老保险金达到19亿元,困难较大的一户企业欠缴的各类社保资金超过11亿元。

不少地方的社保主管部门也尝试给去产能重点企业办理缓缴、趸缴、降低社会保险费费率。然而,这些手段大多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内“救急”,并不能帮助企业彻底摆脱社保“难保”的困境。

面对职工安置和社保的资金缺口,企业希望加大财政投入,补齐部分困难企业在职工安置方面存在的资金缺口;创新企业与地方医保统筹方式,补齐企业医保欠账。同时,加快对关闭的资源未枯竭煤矿剩余煤炭资源价款的结算返还。

资产难处置:“账面上看着一大堆,实际都是无用资产”

除职工安置问题外,资产处置困难是煤炭去产能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

六枝工矿集团董事长龙海岑告诉记者,集团2016年去产能150万吨,分流安置了2300余名职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去产能后留下的巷道、设备、厂房不知该如何处置,很头疼。”

“账面上看着一大堆,实际都是些无用资产,增加了不良资产的比重。”六枝工矿集团副总会计师马贵林算了一笔账,每米巷道的投入为1万元左右,去产能关井后这些巷道就废掉了,但仍被列入资产挂在账上,总量接近8亿元。“时间久了,水淹了,全部成为无效资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