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很多名义上的国有资本是虚幻的

2018-01-09 09:05:43      参与评论()人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以完善公司治理为核心,准确区分“资本” 和“资产”的概念,从历史沿革、现实要求、路径设计等多角度加以系统分析。

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角度而言的国有资本,是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而非会计上的“资产”概念,国有企业只有减去负债后的“净资产”所有权才属国家所有,才是真正的“财富”。 “资本”与“资产”概念的混淆,再加上债务软约束问题大量存在,使得股债不分、明股实债现象非常突出,很多名义上的国有资本是虚幻的。而且,由于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欠账较大,实际上的国有资本远低于账面水平。在我国国有资本 “分层所有”的情况下,加上“治理半径”的存在,要求在管理架构上明晰产权、厘清责任,建立激励相容的“委托—代理”架构,通过“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双层安排”加强党的领导并强化股东权益保护。

一、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角度而言的国有资本,是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而非会计上的“资产”概念。

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国有资本即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并非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概念。即使是国有独资企业,只要企业对外具有负债,其法人财产就并非全部属于国家所有,也不能将其全部作为国家的财富,只有减去负债后的“净资产”所有权才属国家所有,才是真正的“财富”概念。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模糊的,而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不仅在概念上做了明确区分,而且为下一步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指明了大方向。

从国有资本历史形成看,一方面是庞大的国有资产,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的欠账较大,使得实际上的国有资本远低于账面水平。在2002~2003年之前,由于扭曲的会计制度,国有企业的成本和职工的工资等均受到严格限制,畸高的账面利润很多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是对国有企业职工发放低工资以及在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欠账所形成的。这些账面利润又被用于投资,所以账面国有股本并不真实。经过股份制改制进入市场的国有企业,其投资的子公司、孙公司通过借债扩张形成了大量资产,但其收益首先要用于偿还借债本息,也不能简单将其全部划为国有资产。因此,实际上的国有股本应远低于统计数字,是打着赤字的国有股本。

1234...全文 5 下一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