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机器人来“抢工作”了,瑞典人为何能淡定处之(2)

2017-12-28 17:57:5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西北110英里处寒冷的松树林下面有个矿场,佩尔松先生及其同事在这里工作,每年挣约50万克朗(约合39.66万元人民币),有5周的假期。根据瑞典法律,当孩子出生后,父母双方有480天的家庭假可以支配,用以照顾孩子。佩尔松认为,机器人不会改变这一切。

“这是一种瑞典式的想法。”佩尔松的同事路德斯乔姆(Erik Lundstrom)说,“如果你为公司付出了,公司会回馈的。”

3年前,卡尔松(Soren Karlsson)辞去了在瑞典一份报纸从事商业报道方面的工作,并开始创立联合机器人公司。他开发了一个名为罗莎琳达(Rosalinda)的机器人,专门浏览和跟踪体育赛事数据并撰写新闻报道。

“故事不像人写得那么丰富多彩。”卡尔松说,他预计今年罗莎琳达将为瑞典各媒体写出10万篇报道,为他的公司带来约500万克朗(约合396.73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不过,在瑞典记者联合会中,似乎没有人担心,他们认为罗莎琳达主要是增加了以前没有被经常报道的内容。“我们一直努力迎接新的发展。”瑞典记者联合会主席诺德林(Jonas Nordling)说,“我们不能抱怨发生的事情。”

不过,现在没有人知道未来机器人和其他形式的智能化到底会给人类的工作带来多大的冲击。

世界经济论坛曾在2016年对15个主要经济体进行调查,这些国家和地区共有18.6万工人,占据全球总数的约三分之二,结果显示到2020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冲击510万个就业岗位。

另一项牛津大学的研究则认为,未来20年美国近一半的工作都将被机器人和其他形式的自动化所取代。

有分析认为,上世纪60年代末,当自动柜员机首次出现时,一些预测认为银行柜台工作人员这个工作岗位将消失,但随着银行将储蓄投资到抵押贷款和保险等新领域中,就业岗位也随之增加。机器人取代部分人类的工作后,也可能再次出现同样的趋势。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