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数据脱敏暂无标准 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缺失

2017-12-28 09:29:5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关于大数据的隐私,具体能够用到什么程度、哪些数据可以用、哪些数据不可以用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腾讯金融华东区总监罗浩日前在上海浦东金融学会与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主办的相关活动上表示,大数据行业个人用户隐私是最为敏感的话题,目前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脱敏上没有清晰的规则,如何脱敏、脱敏到什么程度数据可以运用都存在争议。

大数据未来将逐步发展成一个基础性行业,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数据支撑其多方面优化,例如产品推陈出新、服务精准定制化、用户获取信息更为便利。随着行业运用范围的扩大以及运用程度的加深,数据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其中能够构成商业机会的契机点也在不断丰富。

除征信行业外,大量的消费金融机构、信用贷款机构、电商平台等均在自建数据库,利用自有或公开数据进行二次开发,推出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曾经被认定没有过高商业价值的数据也纷纷重新披上了外衣,既包含拥有大量数据的运营商、金融机构、社保中心,也包含一些为了从零开始积攒数据的小数据公司。

“我们的主要业务是卖数据。”上海一家刚刚起步的征信公司渠道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成立不久,目前业务比较单一,就是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卖给需要这些数据的机构,这些机构既包含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包含银行。

数据获取、打包、出售这样一个简单的链条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在记者咨询是否对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处理的时候,上述征信公司员工表示,数据仅仅是简单处理形成字段,供数据能够在售卖客户间传输。

数据需要脱敏以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数据脱敏,指对某些敏感信息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实现敏感隐私数据的可靠保护。这样,就可以在开发、测试和其它非生产环境以及外包环境中安全地使用脱敏后的真实数据集。

但是从知道到执行还有一段路要走。由于缺乏明确的惩处责任,大量的机构打着政策擦边球,对于是否脱敏以及脱敏的程度并不重视。

当前,没有统一的脱敏标准,更没有脱敏流程的统一标准。相同数据存在不同的脱敏方式,脱敏后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是否完全可逆、部分可逆、不可逆,没有统一指导规则。部分数据即便是经过简单脱敏,但是未达到一定的脱敏标准仍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拼接、恢复至原信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