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社论:警惕过度消费背后“金融之手”

2017-12-27 09:26:3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近年来,消费拉动经济渐成气候,金融刺激手段也让人眼花缭乱:花呗等电商消费信贷平台在“双11”、“双12”全员提额、信用卡零息零手续费销售iPhone X,不禁令人深思。

实际上,用金融手段诱导和催生消费,最值得担忧的是近期处于舆论漩涡中的现金贷,虽然明确六大原则的监管通知已发布,但争议之声仍未停息。

现金贷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贷有所区别,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贷成为金融机构一大业务方向。因为金融机构监管与风控严格,消费贷主要面向有稳定收入的城市白领与公职人员,贷款利息多在年化10%以下。

不同的是,现金贷的用户主要为难以从银行借到消费贷的低收入人群,此前赴美上市引发风波的现金贷平台趣店,定位就是面向5亿非信用卡人群的金融科技公司。因用户人群信用难以保障,现金贷的利息也远远高于消费贷,已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现金贷企业,借款年化利率逼近法律规定的36%上限,未上市平台则整体高于此限,不少甚至高达200%。

有观点认为,现金贷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壮大,主要是“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现金贷整体规模在6000亿到1万亿元之间,2017年前7个月全国短期消费贷款新增1.06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现金贷。另据统计,目前现金贷平台有2600多家,不少是此前的P2P公司转型,主要通过网站、微信和APP从事业务。

对于万亿级现金贷规模是否为真实需求,业内持怀疑态度者众。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人均收入还很低,即便是北京、上海,社会平均月工资也才六七千元,不少低收入人员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后者并非银行消费贷的对象,也不容易办到信用卡,现金贷成为了这个群体购买昂贵消费品的主要借贷渠道。

以主打消费分期业务的现金贷公司趣店为例,用户可在平台选购各色各样的消费品,月收入两三千也能用最新上市的苹果手机。同样,也是这些人的超前消费,造就了现金贷平台巨额利润,趣店上市后发布了首份季度财报,今年第三季度总营收14.51亿元,实现净利润6.507亿元,同比增321.8%。

换言之,从事现金贷业务赚的主要是低收入者的钱,利用的则是他们偏弱的自我控制力和激进的消费观。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勤俭节约”、“量入为出”,在倡导消费带动经济的当下或许有些过时,但诱导人超过其承受能力去借贷消费,并不值得提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