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专访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广阔的中国市场是中企“走出去”最大筹码

2017-12-27 09:25:0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发展迅速,中国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比从2003年的不到1%飙升至2016年的13.5%。发达经济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区域。

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他指出,中国巨大的市场就是中资企业“走出去”最大的谈判筹码,未来中国对外投资的政策和方向会越来越明确,未来除了科技领域,医疗、养老、环保等未来几年会有比较快速的提升。

巨大的中国市场是企业“走出去”的筹码

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据Dealogic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达到777笔,并购总金额更是高达225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科技领域,截至2017年9月30日,我国TMT行业包括软件、计算机服务、游戏、影视、出版传媒、广告、教育、交通,收购比例大于或等于20%。

陶匡淳指出:“今年以来对外投资总量虽有所减少,但投资标的质量更高,投资人心态更加健康,投资环境更为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最大的筹码可能是在中国巨大的向内市场,很多海外的企业愿意被收购,海外的股东愿意向中方卖出他们的股份、资产,有时候是看重了中国这块市场,而如果没有一家中国企业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作为他们的收购者,要打进中国的市场可能有些困难。”陶匡淳对本报记者称,作为收购方,中国企业也有这样一个愿景,也希望能够引进海外的经营手段、技术、品牌等等,来影响其在中国市场领域的一些战略。

2017年7月,中国化工完成了先正达(Syngenta,NYSE:SYT)的并购,总交易接近440亿美元,刷新了2012年中海油收购尼克森151亿美元的纪录,成为中国海外并购史上最大的项目。

他认为,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先正达在全球有化工、农业等业务,如今他们想拓展中国的市场,但是又没有那么熟悉,被中国化工收购之后,中国市场局面打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未来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他们的执行力度。

今年8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境外投资的类别,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加理性、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陶匡淳表示,未来在对外投资领域的政策肯定是越来越明确。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除了美国市场外最大的消费市场,金融市场也随之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近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相信没有海外企业不对这样一个市场产生兴趣。

科技领域仍是热点

截至目前,发达经济体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区域。中国投资者在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总额从2006年的5亿美元成长到10年后的368亿美元。此外,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重点也在向高科技、高端制造业转变,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扶摇直上。

陶匡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科技领域的大多数海外投资都是基于实际需求,尤其是现在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新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制造业的领先科技等。

毕马威中国阿里巴巴全球业务主管合伙人刘逸明对第一财经表示,未来除了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更多的国内外合资将成为一种趋势,并行发展。“国内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得新技术,比如生物科技、基因、芯片、人工智能等。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的科技发展异常迅速,有些技术已是国际领先,因此国外的公司在一些发展领域,对我国的企业技术力量感兴趣。”

此外,他指出,将来基于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经济方面,将产生更多的新的形态。比如今年3月,阿里巴巴与马来西亚政府共同宣布建立DFTZ(数字自由贸易区),成立了首个阿里巴巴的海外电商平台。未来类似这样的模式可能不断引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的业态。

2016年,中国整个云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516.6亿,预计201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将突破690亿。刘逸明称:“沿着这条发展轨迹,我们清晰地发现,未来中国的云服务市场正在悄然转变,云服务已从互联网向各行各业细分市场延伸,传统行业及民生工程将对中国云服务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持续的动能。”他补充表示,“云技术的发展,为中国企业出海和全球化发展带来技术的保障,同时云技术也大力赋能于企业的转型和创新。”

“一带一路”相关领域是投资蓝海

陶匡淳认为,医疗、养老、环保等在今天的投资规模还不算太大的领域,未来几年会有比较快速的提升。

毕马威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吴国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所带动的一些领域,比如基建、能源、电信等也将是中企出海的着力点。“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加起来非常巨大,这里面有很多商机。另外一个因素,比如美国减税,这使得过去没有想过去美国投资并购的企业现在也开始考虑,未来推进的速度会快很多。”

此外,吴国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过去若干年,一些中国公司凭借手头充裕的资金,在海外并购中占据优势,甚至所向披靡,但是现如今只是“不差钱”,交易也不一定能兑现了。对于很多国外公司而言,不仅是钱的问题,钱多不一定可以做成交易,还要考虑对方是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买家,此外,两家公司之间文化的融合等方面都要考虑。“一些好的并购案例是在并购之前已经考虑要如何整合两个公司,比如两个公司的文化等,而不是并购之后才做。”他说。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林洁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