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Z博士的脑洞|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效率上狠下功夫(2)

2017-12-22 09:23:46      参与评论()人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主要是谨防大水漫灌的方式,防止信贷扩张规模的快速和持续上升,不会再将货币政策当做“拯救”经济指数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相机而为,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针对加强监管等其他政策,平滑流动性,保证结构性改革中的市场相对稳定,勿使之出现风险失控的局面。

十九大报告高度强调实体经济。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国经济应该如何重新“务实”?目前加强监管就是在“务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告诉我们,金融监管不会放松,这是第一个信号。第二个信号是,金融监管将会常态化,加强监管本来就不是额外工作,而是过去监管不足,有规不管,有规不依。第三个信号,长期看,监管会趋稳,完善制度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未来会更注重可持续性,会着力于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监管机制建设,为提高经济质量服务。

2017的经济,现实好于预期

随着2017年进入12月份,意味着全年经济进入收尾阶段。总体看2017年,有三个特点。

一是韧性好于预期。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态势。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9%,比全年预期目标高0.4个百分点左右。就业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12月19日,世界银行《中国经济简报》,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0月的6.7%上调至6.8%,凸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继续看好。

二是整体符合预期。基本上是前高后低的形势。2017年以来,不同的经济数据之间分差较大,表面上看,市场对于宏观经济的多空分歧较大。但事实上,经济走势基本符合“L型”趋势。整体增长较为稳定,但2017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回落趋势进一步持续。谈不上再次探底,也难言新周期已来。 

三是改革高于预期。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扭转经济脱实向虚局面的严加监管、严控风险等深化改革力度较大,且将会常态化、机制化。在金融领域加强监管效果明显,央行提出 “双支柱”新机制,将宏观审慎监管替代微观审慎监管,成为适应当前市场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证监会强调还市场价值投资原面貌,对多年来的资本市场乱象和痼疾进行了有力度有深度的治理,并且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市场的基础上,把握住了市场节奏,保证了大力改革中的市场平稳过渡;银行业和保险业基本改变了过去不断扩张的思路,进行了清理整顿,互联网金融也褪去了瑰丽的外衣,在职能监管下大浪淘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