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上海营改增6年减税超2800亿 倒逼企业合理布局

2017-12-14 09:12:4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2017年即将过去,上海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度过第六个年头,营改增的效应也逐步显现。

早在2012年1月,上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推开营改增试点。此后,营改增逐步在地域和行业突围,2016年5月营改增全面推开。近期,国务院废止营业税,营改增正式完成。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此前公布的《上海营改增5年试点成效分析报告》,上海自2012年1月1日实施营改增试点至2016年末,5年累计减税总额高达1967.3亿元。上海市税务局预计预计2017年减税规模将超过2016年840亿元,这意味着上海营改增6年累计减税将超过2800亿元。

正是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带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海灿星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便是一例。

该公司这些年来陆续推出《中国好声音》《出彩中国人》等节目,公司规模也迅速扩张,年营业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从2012年的400万元到2016年6.4亿元。

“公司自2013年纳入营改增改革试点以来,至今已累计减税1.1亿元。”财务总监王艳告诉记者,公司的日常业务需要大量采购灯光大屏制作、音乐版权和电视转播技术服务,营改增之后,这部分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大大降低了成本。加上近几年,真人秀节目在国内走红,公司向境外购买节目模式版权费、邀请外国艺人参与录制节目的开销越来越多,按政策规定,这类业务代扣代缴的增值税也能抵扣,公司又从中得到了实惠。

上海市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负责人表示,受营改增外溢效应影响,本市现代服务业引领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服务业的集聚效应表现突出。

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在未实施营改增的2011年,本市第三产业占比仅为58%,近年来,第三产业的比重已接近70%,营改增为本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国际经济中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为了抢到减税红包,营改增倒逼了不少企业改善内部管理、合理规划布局。

上海裕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从改革初期部分业务税率上升、税负增加,至目前年均累计减负超过40万元,企业借营改增之力,大胆走出了运行模式改造升级之路,在进一步优化行业定位、提升服务的基础上,反而拉长了产业链,并依托服务的集聚效应和科技创新的力量,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

提到营改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该公司负责人称:“营改增不仅帮助我们减轻了税负,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找准了市场定位,倒逼我们调整和规范了内部管理,实现了从单纯的运输、仓储企业到整体供应链管理型企业的转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