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IMF中国执董金中夏:中国的金融体系拥有强大的风险抵御能力(3)

2017-12-07 15:00:3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对中国公司部门债务在一段时间内的迅速上升需要正确的理解。近来中国对公司部门债务的性质有一些讨论。一些观点认为部分公司部门债务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建立的市场主体发行的债务,主要用于地方政府履行在推进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职责。在中国,地方政府承担了很多职责,但其通过税收或发债来动员资金的能力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公司债务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债务。因此,我们能应将公司部门债务下调,同时相应将地方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上调。当前官方的公共债务占GDP之比仍然很低,仅为40%。如果加上或有的隐性地方政府债务,总体的公共债务占GDP之比可能会上升,但公司部门债务也就会相应下降。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中国的总杠杆率,它包括政府债务、公司债务和家庭债务,目前上述总债务为GDP的260%。这仍然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持平。

关于政府对国企债务存在隐性担保的印象并没有法律基础。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有一些著名的案例表明政府不会提供这种担保。比如大约20年前的“广国投”事件,当时政府允许这个国企破产,不为它的债务兜底,这让很多国际投资者至今印象深刻。这一个重要的先例表明,实际上任何感觉上的政府隐性担保如果没有法律基础是靠不住的。

我们赞赏基金组织始终支持灵活的汇率机制,并同时向我们提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中国始终坚持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灵活性,以促进中国经济内外部平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近两年中国面临的资本流出压力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尤其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有关,中国相应采取了一些市场化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主要目的是缓解潜在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监管框架

中国当局充分认识到,在日益复杂和高度关联的金融体系中,弥补监管缺口十分必要。2017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加强金融监管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决定,包括成立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职能,强化监管当局问责,开展综合的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等。《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与这些决定和后续措施大体一致。

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在监测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运行良好。作为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其以规则为基础,对银行的关键性宏观审慎指标开展评估。评估过程对央行和银行双向透明,评估结果告知银行。人民银行贷款工具使用资格的有关政策为鼓励银行审慎经营提供了必要的激励措施,同时,准备金利率政策实践中从未使用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