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李迅雷:从出口竞争力看我国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问题

2017-12-05 14:00:3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中国早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第一大国和出口额第一大国,从一个农业大国转而变成工业大国,中国所用的时间应该不超过40年。但凡事都有极限,记得2010年末,我就推测中国出口将遇到瓶颈,因为那一年中国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了10%。而当年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三个制造业强国的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先后超过10%之后,其份额占比便相继回落。

然而,2016年中国的出口占全球出口额的比重已经超过13%,今年出口更是强劲。由此看来,用小样本的案例来推断往往会被证伪。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中国出口的全球份额不断提高,但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却明显偏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此,我们从R&D投入角度去发现结症所在。

我国出口产品真的走向高端了吗?

纵向看,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从出口结构来看,纺织制品、鞋、伞、帽等劳动型密集产品、贱金属等资源性密集产品出口占比均出现回落,相反,机电音像设备、运输设备等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均出现回升。其中,机电音像设备的改善最为明显,从1995年的18.6%上升至2016年的42.39%,反映出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出现改善。

然而,通讯设备、手机、电脑的大量出口真的等同于我们制造业的生产技术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抗衡吗?我们不妨用出口总值国内增加值占比来观察中国出口的竞争能力。

出口产品国内增加值占比偏低折射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垂直分工”地位仍旧偏弱。从横向看,据OECD的估算,中国出口总值中国内增加值为67.8%,而同时期的日本、美国等成熟的制造业发达国家分别达到了85.3%、85%,以色列、印度也达到了74.7%、75.9%的高位。

从细分项目看,尽管我国的计算机、通讯设备等出口份额快速上升,然而,与美国、日本、德国相比,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光学设备以及电子机械和设备等行业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仍旧处于弱势地位。从主要的出口交易对象看,中国的电气、电子设备除了大量出口至美国,而且有相当部分输送至日本、韩国等发达制造业国家。因此,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所赚取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额,更多集中在加工组装环节,而非核心技术研发与生产环节。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