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全球或迎加息潮,中国央行“削峰填谷”维持紧平衡

2017-12-01 09:09:3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伴随新一轮全球同步复苏,美联储23个月前率先加息,这使得跟随加息似乎成了其他经济体的一个选项。

继英国、加拿大后,韩国央行11月30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25%上调至1.50%。这是韩国央行2011年6月以来首次加息,也打响了亚洲加息的第一枪。消息公布后,韩元对美元快速下跌,韩国国债走高。

牛津经济研究所(OE)经济学家高路易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亚洲各央行在2018年会陆续加息,幅度在25~50个基点不等,预计2018年美国可能会加息75个基点。不过我们不认为澳洲和日本会加息。”

机构普遍预计,中国的市场利率仍有上升的可能。“美国未来持续加息的预期,加上去杠杆的延续,可能对国内利率造成一定压力,央行流动性调控工具的操作利率有上调可能。”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陈冀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适逢年底,季节性流动性趋紧加上监管趋强的预期,中性货币政策下,短期债市利率上行仍有压力。眼下,美联储12月加息板上钉钉,明年预计还要加息3次。

亚洲将迎“加息潮”

在美联储率先加息的背景下,新兴市场会面临较大的资金流出压力,加上亚洲各国去年以来经济复苏势头明显,跟随加息似乎成了一个必要选项。

韩国央行11月初向国会提交的货币政策评估报告对货币政策收紧倾向明显。事实上,由于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会超过3%,同时通胀逼近2%,这也是过去数年来第一次达到通胀控制区间的中值。

此外,韩元11月以来对美元多次创下一年以来新高。11月16日,韩元对美元创下去年9月以来新高,韩国官员表示涨势过度。

韩国财长金东兖(Kim Dong-yeon)此前表示,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消费都表现疲软,但今年韩国可以实现3%的经济增长。他表示,不会冀望通过提振韩元,从而使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万美元。

今年以来,哪些央行会紧跟美联储加息的讨论不绝于耳。对于亚洲各央行来说,是否加息的确面临挑战:一方面它们希望通过加息来抑制资本外流;另一方面,加息又可能对债务偿付造成压力。

尽管如此,高路易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预计2018年亚洲各大央行仍可能相继加息,但幅度不会太大,“我们不认为实际利率会提升很多,多数亚洲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会较为宽松,核心通胀将维持温和、汇市稳定。我们预计亚洲经济增速会在2018年放缓,但仍将超过2012~2016年的水平,只有印度可能会大幅上升。”

2017年以来,亚洲货币对美元普遍大幅升值。机构预计,明年亚洲货币对美元汇率将维持稳定,可能小幅贬值。“亚洲货币主要面临两大下行风险,一是美国财政扩张导致美元走升;二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或亚洲和美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形势超出预期。”高路易表示。

美联储明年有望加息三次

相比于亚洲各国,美联储明年加息的幅度可能会更大一些,约为75个基点,并将持续缩表。

周一,新获提名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表示,美联储预计利率将进一步上行,同时将“维护美联储独立性”,尽力支持美国经济全面复苏。受此影响,此前疲软的美元指数一度重返93关口,目前稳定在93.1附近。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11月29日的国会听证中表示,美国失业率已经创下4.1%的历史新低,尽管通胀(1.6%)仍未实现2%的目标,但相信未来是可以达到的。尽管如此,“美国实际GDP增速仍然较为缓慢,这令人失望,尤其是和过去几十年相比。”耶伦表示。

在她看来,一个主要原因是,婴儿潮时代的人们开始退休,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另一个原因则在于,生产率增速在近年来异常疲软,“如果要保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且不会导致通胀过高,我们就需要处理这些深层次问题。因此,国会应该考虑一些促进企业投资和资本形成的政策,改善国家的基础设施,提升教育系统的质量,支持创新以及采纳新科技。”

耶伦的讲话被业内解读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能做的已经不多了,剩下的要靠恰当的公共政策或财政政策。这也暗示,即使经济增速仍存在疲软现象,但央行不可能再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否则将滋生金融市场风险、导致杠杆积累。

耶伦还表示:“美联储为缩表的规模设定了限值条件,防止造成过大的市场冲击。如今,市场的反应非常平衡。我们预计未来不需要逆转缩表计划。”她认为,渐进式的加息是合适的,这将支持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并使得通胀逐步实现2%的目标。此外,加息也是为了新一轮冲击来袭时,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联储本轮缩表将延续至2023年,共历时5年,总体缩表幅度约为1.85万亿美元,等于当前规模的60%,累计影响近似于3次加息。

中国市场利率或走升

尽管中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维持不变,但其实中国的公开市场利率去年以来已大幅走升。

美联储两次加息后,中国货币市场政策利率都出现了“跟随加息”的情况。

比如,北京时间2017年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75%至1.00%水平。3月16日上午,中国央行对7天、14天和28天的逆回购利率分别上调10个基点至2.45%、2.60%和2.75%;对17家金融机构开展303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6个月、一年期中标利率分别为3.05%、3.20%,上调10个基点。

不过,此后并未再出现“跟随加息”的情况。但四季度以来,由于去杠杆持续、大资管监管趋严、央行维持“削峰填谷”的货币调控思路,中国的资金面仍维持了紧平衡的状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4%,十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更是涨破5%。

“近期国债收益率又有所下行,不过预计年末资金面仍然趋紧,长端利率仍然有走升的可能。”陈冀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受短端流动性紧平衡和监管加强预期的影响,国债利率将整体上移,使得企业直接融资成本上升。”

陈冀表示,2018年若广义货币(M2)增速不能一定程度反弹,货币市场利率会进一步上升。此外,美国未来持续加息,可能对国内利率造成一定压力,央行流动性调控工具的操作利率有上调可能。

机构也预计,2018年银行间流动性易紧难松。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11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各种货币政策组合工具投放的节奏未变,依然是月中较多,月初和月末较少,但净投放量有所下降,在债市加速调整时打击市场信心。

年末,银行还将迎来央行的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资本充足率考核最为重要,由于表外理财规模的缩减及广义信贷增速的放缓,我们测算12月末银行在该项中面临的考核压力将显著缓和。但是LCR(流动性覆盖比率)考核压力有所抬升,原因是年底达标标准收紧以及中小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下降。”闫玲说。

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日前在北京表示,2018年和2019年美联储还将分别加息4次,但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的冲击可控。

编辑:应民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