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行媒体谈现金贷监管:从源头入手,抓好市场准入和资质管理

2017-12-01 09:08:15      参与评论()人

有人说,现金贷是一种成功的普惠金融模式,它证明了普惠金融不仅可以挣钱,还可能挣大钱,趣店上市便证明了这一点。但现金贷的经营模式真的可持续吗?

风控流于形式,以高利率弥补高风险,用户多头借贷、以贷养贷。揭开现金贷高增长、低不良的表面面纱,背后的真实逻辑就是这么的触目惊心。

再加上无证放贷、高杠杆融资、欺诈消费者、暴力催收……现金贷乱象告诉我们,倘若放任这些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平台继续野蛮生长,那么他们只会离普惠金融的初衷越走越远、离金融风险的爆发点越来越近。

借“现金贷”之名,行“高利贷”之实,这是现金贷广受诟病的一点。高利率、高手续费、高逾期造成的后果便是,借款人借新还旧并最终陷入债务陷阱。有数据显示,56.5%的客户申请现金贷次数大于2次,其中,申请2到5次的客户比例最高,达36.7%。申请多次借款的客户中,在多家机构申请借款的人数占比达49.4%,甚至有的客户同时在上百家平台借款。为了快速做大业务,一些现金贷平台甚至采取欺诈手段,诱导客户过度借贷。

这不仅严重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普惠金融的出发点背道而驰,而且高利率、多头借贷、过度授信必然导致潜在违约率不断攀升、信用风险迟早会水落石出。再加上现金贷平台高杠杆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来源,金融风险的交叉传染难以避免,有必要尽快出台措施整治现金贷业务。

其实,现金贷并不是新鲜事物,它可以被看作是消费金融的分支,是指无固定场景、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的小额资金出借业务,具有金额小、期限短、无抵押、无担保的特点。监管层也早已注意到现金贷可能存在的风险,早在今年4月,银监会已经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另外,P2P专项整治也对现金贷业务提出了要求。

但是当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P2P平台,网络小贷公司、持牌放贷机构乃至非持牌机构等都在涉足这项业务。据保守估计,现金贷业务余额规模1万亿元,其中非持牌机构的业务规模约6000亿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