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以“土地换服务”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2017-11-30 09:11:5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使得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未富先老,让“老有所养”难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广大农村中那些没有养老保险的老人。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而在2015年底,农村老年人口就达到1.24亿,约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56%。农村老年人口中,包括空巢、留守老年人约5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2240万,低保老年人约1900万,特困老年人约443万。

十分现实的情况是,超过1亿的农村老人,绝大多数未纳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中,只有每个月80元的基础养老金。一个月80元无疑只是杯水车薪。

那么当前农村老人养老主要依靠的是什么呢?答案是子女。也就是说,当中国早已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社会,但农村依然延续着养儿防老的传统。当然,儿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不过现代化国家的形态通常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依靠子女,除了对农村子女有所不公外,农村“憎老弃老”现象也频频出现,且因为年轻人极少在农村,所以空巢、留守老人十分普遍、照料不甚方便。这些都是困扰农村养老的问题。

至于目前被认为是农民养老保障的土地权益,包括山林耕地承包权和宅基地,因广大农村地理环境所限,到目前为止多数地方仍然依靠传统的种植经验和方式进行耕作,加上农产品价格偏低,每户几亩十几亩地的收益很少。这也是农村年轻人纷纷外出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耕种这种体力劳动,农村老人也会逐渐难以承受。

农民在年老时,拥有的主要财产是土地权益,土地权益的价值潜能不小,但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带来多少收益。因此,在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时,笔者认为可探索和推广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的“土地换服务”养老模式,让农民在有生之年能够享受到土地带来的利益。

具体方法可以是:在农民完成土地确权后,通过农民自身土地流转获得的收益,或者允许农村老人退出或部分退出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退出产权获得的补偿购买养老保险,或抵扣入住养老院的开销。领取补偿最好能够通过制度设计,覆盖农民终身。当然,也可让政策设计更人性化,比如老人的子女想“继承”土地也可赎回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