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银行备战新规:净值化、非标转标挑战资管生态

2017-11-24 10:40:4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今年的业务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各部门已经开始研究资管新规,并要制定应对策略了,”某中型城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其实银行受到的冲击算是最大的,尤其是去资金池、打破期限错配、净值化转型等要求几乎颠覆了银行多数业务模式。”

上述新规,即11月17日晚间央行协同三会及外汇局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多位银行资管部、同业部人士以及基金子公司负责人都对记者表示,禁止通道服务和多层嵌套、去杠杆等都在意料之中,也已经着力推进,但其中首次提出要求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的概念,“一来可能降低产品吸引力,二来产品如何净值化转型是个难题(尤其对涵盖‘非标’的产品)。外加限制期限错配的要求,将进一步约束银行理财投资‘非标’。”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眼下,不少银行理财、资管产品流向 “非标”(基建和房地产等行业),且部分银行理财皆存在资金池、期限错配、刚性兑付的现象,旨在吸纳存款。“银行‘非标’占比应该超过30%,平均收益率4%~6%,银行还要取利100个基点,如果‘非标’占比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做不到这个收益。”中泰证券首席银行分析师戴志锋表示。

银行人士都认为,资管产品估值体系的明确将成净值化转型的关键,非标转标、银行资管子公司也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关键的挑战则在于如何实现平稳过渡。

净值化转型挑战资管生态

去年由央行“收短放长”主导的债市去杠杆尚未平息,随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资管新规再度挑战着大资管的生态。

《指导意见》第十八条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南京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撰写了对《指导意见》的研究分析(下称“研究分析”),其中提及,推行净值型产品一直是监管大力倡导的方向,但是发展缓慢。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2017年6月,高资产净值类产品存续余额为2.13万亿元,仅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51%。目前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大多风险偏好较低,他们购买理财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有银行声誉的隐形担保。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