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成都凭什么养活2300万人?过去十年GDP增长近44倍

2017-11-22 09:17:27    张文绞/国是直通车  参与评论()人

具体规划是:战略定位为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360万。

这相当于什么概念?

对比一下北京,今年9月,北京公布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也就是说,在人口规模这一指标上,成都有望赶上北京。

人口集聚,利弊共生。于是有人担心,在不远的将来,会不会“有2000万人假装生活在成都”。

成都印象

成都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音乐人高晓松说,成都是一个有“粘度”的地方,能吸引音乐人留下来,去沉淀、分泌、创作和生活。

民谣歌手赵雷说,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导演张艺谋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离不开的城市。

在更多人眼中,成都是一座慵懒的城市,可以在喝茶、打麻将、吃火锅中度过无数个下午。

成都的“慢文化”令人向往。

但如果2300万人同时生活在成都,它还会让人留恋吗?

按照规划,到2035年,成都有望养活2300万人。相当于,在2016年末常住人口1591.8万人的基础上,再增加约700万人。

700万人是什么概念?它几乎与整个香港的人口数量相当。

再来看土地面积。同样养活2300万人,成都的规划总面积为14334平方千米,北京的规划总面积为16410平方千米,较成都多出了2076平方千米。

利用更少的土地,养活与北京相当的人口,闲适不再,成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人们想要“逃离的城市”。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已经在着手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大城市病”问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让城市更宜居。

成都信心

在吸纳人口的同时,继续保持宜居优势,成都似乎充满信心。

从社会环境角度来看,成都规划提出到2035年,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98平方千米。同时,基本实现城乡社区“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100%。

同时,成都将继续推动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布局优化,要求进一步提升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以及殡葬设施的品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