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需要适应新经济的IPO标准

2017-11-22 09:17:2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IPO审核通过率骤降,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新一届的发审委“开工”审核企业IPO申请已满一月,从这一个月的情况看,共有52家企业上会,其中31家获得通过,16家被否,5家暂缓表决。

“史上最严发审委”的严格审核,博得市场一片喝彩。确实,过去多年来新股造假、欺诈上市,业绩变脸、上市即重组等问题的存在,令投资者对IPO严审有着很高的期待。不让有问题的公司带病上市、蒙混过关,是市场各方的一致呼吁。但我们喝彩的同时,也应理性反思:IPO严审能为A股带来下一个腾讯吗?目前的IPO审核制度能为A股培育下一批BAT吗?如果长期将代表中国未来的新经济挡在IPO大门之外,A股凭什么助力实体经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近期优质中资企业境外IPO的情况:11月9日,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搜狗正式登陆美国纽交所,市值超过50亿美元;11月8日,阅文集团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此前,“金融科技第一股”众安在线在港交所上市也受到资金热捧。

搜狗、阅文、众安,是互联网、泛娱乐、在线保险等国内新经济形态的优秀代表性公司。美股、港股市场正在上演一场内地新经济企业上市热潮,而港交所吸引新经济公司的做法尤其值得关注。前段时间,港交所进行了创新板的讨论,近期还加大了对内地新经济企业去港上市的推广力度,在上海、广州、深圳前海举办了新经济企业上市融资研讨会和论坛。

内地优秀新经济企业纷纷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从一个侧面说明,IPO严审将滥竽充数和造假欺诈者挡在IPO大门之外,只是解决了“坏公司不能IPO”的问题,并没有有效解决让“好公司尽快IPO”的问题,特别是大批新经济中的优秀公司依旧无法通过IPO进入A股市场。

近期,上证所管理层在不同场合表态将开展“新蓝筹行动”,为新蓝筹公司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对不同的行业、企业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希望未来十年产生的新一代BAT公司能优先选择上证所上市。

在此笔者认为,交易所实施“新蓝筹行动”,除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引进高技术企业之外,重头戏应该是吸引新经济公司。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要改革目前的IPO标准,以适应新经济的IPO标准,助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壮大。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