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资管论道:统一监管正当其时

2017-11-16 09:10:4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中国金融行业去杠杆大业正在策马扬鞭地推进中。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8%。M2增速在9月短暂反弹后又一次刷新历史新低,引得业内广泛关注。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M2增速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金融去杠杆政策产生的正向作用。近日,法询金融董事长孙海波在由第一财经与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2017年中国资产管理论坛”上表示,这可能与今年4月、5月份以来的监管风暴等因素高度相关,包括对禁止同业投资多重套利和强压力,导致M2以前“虚胖”部分回归本源。

有别于以往一行三会各自分业监管,今年以来统一“大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监管思路初现端倪,并在金融去杠杆方面起到了卓有成效的政策效用。而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有序推进,未来部际协调的作用或将进一步显现。

“眼下(大家)所看到的金融监管格局需要由一个统筹机构来实施相对统一的穿透监管标准,且目前已经尘埃落定。”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秦茂宪在上述论坛上围绕“分业监管模式下的金融监管框架重构”的议题演讲时如此指出。

金融去杠杆业务推进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宣布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2017年1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问世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无疑是监管政策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实际上,金融去杠杆相对有效、彻底背后同样反映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在转型的趋势。

今年一季度,一份由央行牵头、一行三会共同参与制定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流转于整个行业,内容包括引导非标资产重回表内、打破市场刚性兑付、杠杆率限制、禁止资金池等。紧接于后,一场浩浩荡荡的各机构协同合作的强监管风暴席卷了整个行业。

“统一监管存在现实必要性。”在秦茂宪看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在分业监管的模式下立法是碎片化的,而且宽严标准不一。很多规定都是监管部门根据各自需要出台的,导致有时候会出现矛盾。

无论如何,强监管政策产生了积极效应。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规模为30.19万亿元,比2月末下降10.6%。其中,“通道”业务降幅显著,比2月末下降11.4%,这些都是金融去杠杆出来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涉及的债券市场杠杆率也有所下降,银行持有的债券余额减去待回购的债券余额在减少,下降了1.2个百分点。特殊目的的载体债券下降了3.4个百分点。

分业监管模式重构

2017年至今,强监管的基调贯穿于金融行业各项业务有序运行的始终,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架构也面临重构,尤其在金融去杠杆的稳步推进中,统一监管的政策蓝图已尘埃落定。

秦茂宪称,资管行业在分业监管的体制下会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层层套嵌,当很多产品套嵌在一起,很难辨出资金来源以及最终的底层资产。秦茂宪以之前震惊业内的宝能举牌万科一事为例,指出宝能系通过险资及其他层层套嵌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共同举牌万科,游转于银证保管辖之间,而单一监管机构无法有效地审查到真正的资金来源。这也成为业内呼唤统一监管的一个重要理由。

秦茂宪称,接下来资产管理行业将面临由央行牵头的“一行三会”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中央与地方各司其职的金融监管格局。事实上,就在论坛举办当天,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第一财经日报执行总编辑杨宇东在论坛表示,以往的金融业务监管,由于规则不一致,助长了一些监管的套利行为的发生,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情况,未来有必要加强解决这一问题。

不过,孙海波对于统一监管提出了几个难点。他重点提到了统一登记没有实现的问题。“只要实现了统一登记,后续的统一监管就有了抓手,否则连产品在哪、产品投什么、产品谁发的你都不知道,谈什么统一监管标准这种口号。而没有统一的登陆平台、格式和模式,一切无从谈起。”

编辑:任绍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