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清华附小学生用大数据研究苏轼背后:谁应负责教育的主要工作

2017-11-15 09:29:30    刘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参与评论()人

近来,基础教育界的若干动向,一再引发网民热议。实际上,这些引发人们“吐槽”的事件,或者说被人们非议的动向,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在目标上的错位;或者说,在现在的基础教育阶段,究竟谁是受教育者,学生?还是家长?谁应负责教育的主要工作,教师?还是家长?

前段时间,有一个被人关注的清华附小6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并写了论文,从而引发舆论热议的事件。在网民的热议中,有不少因个人关注点的不同而导致焦点偏移,但明眼人显然不难看出此事的一些要点。例如:这篇论文究竟应该算是小学生自己写的,还是家长代劳或主要贡献来自家长?

无论从论文中屡次出现的“爸爸”的说法,还是从文章的内容来看,这些论文显然不是小学生独立完成的,家长的贡献在其中绝对不可忽略,甚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人们还可以争议,小学生阶段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这种超高级的研究(包括对大数据方法的应用及各种其他分析研究方法的利用)是否在广大小学生的学习中具有推广价值?家长与学生的合作(甚至于“代劳”)关系应该控制在什么限度内?对那些没有这种有学术背景和实力的家长的小学生,又该如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如此等等。

其实,这一事件背后,涉及当下一个比较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学生的家长们越来越多地被卷入到学生的学习、作业等的完成中去,越来越觉得负担沉重,甚至于影响到本职工作。反观十几年前或更早,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那时,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参与”绝对比现在要少得多。

形成现在这种局面,故然有多种因素,包括“二胎”政策开放前的独生子女问题,包括教育在实践中越来越应试化和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包括教育资源配备的不合理及相应地造成的人为“短缺”等一系列原因。但至少我们可以把问题先收缩到具体的一点,即对于这种显然并不正常甚至于非常反常的情况,学校、教育、教育管理者们对此应负什么样的责任?究竟是谁在受教育?谁是教育的主体?家长在其中究竟应做些什么和并不应该却不得不做些什么?

事实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本应他们负责的工作,越来越多地推给家长,不管是帮助甚至于参与和“代劳”完成作业,还是各种负担同样越来越重的代替教师完成监督、辅导、陪同甚至批改作业等,这些难道不是教师这一职业的不作为和失职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