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134家房企存货逾4.2万亿元上涨20%,现金回流放缓

2017-11-14 09:27:41    王丽新/证券日报  参与评论()人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发现,截至2017年9月底,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剔除数据不全的上市房企,134家上市房企存货总计超过4.2万亿元,同比增长20%。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房企新增项目土地成本较高,货值增加。同时,今年多数城市限价调控,房企拿不到理想预售价减缓了新盘销售速度。此外,“京沪”对商业立项项目的限制性政策,导致商住市场进入冰冻期,部分房企此类存货较多,成为大量滞销品。

存货攀升69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以万科为首的A股9大房企存货总计为2.3万亿元,占比接近55%。

对此,严跃进认为,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剑指3000亿元以上销售目标的房企阵营壮大。更重要的是,在增量市场销售规模增速减缓趋势下,调控从严带来的市场降温效应也将持续,预计接下来行业将进入调整期,房企存货转化为现金难度增加。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发现,截至2017年9月底,134家上市房企存货总计4.2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900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20%。

其中,存货门槛在3000亿元以上的有3家,合计存货占比为34%;存货1000亿元-3000亿元的房企有6家;500亿元—1000亿元的有11家;300亿元-500亿元的有10家;100亿元-300亿元的有29家。

据记者统计,截至2017年9月底,万科存货为5505.73亿元,同比上涨23%;绿地控股存货为4852.38亿元,同比上升13%;保利地产存货3924.69亿元,同比上升32%。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房企财务报表中的存货指标包括了住房库存、土地储备、开工建设项目等指标,所以整个存货规模会比实际上的待售住宅面积或金额要高。不过,严跃进认为,从占比来看,住房库存规模是其中较大的一项。

事实上,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库存增加有其合理性,一般房企会储备满足未来3年发展需求的土地量,这是房地产行业的本身属性。但近年来,房企拿地成本越来越高,存货的货值增加,加上市场波动、布局不合理,调控政策和企业本身的扩张欲望等因素,房企存货一直处于攀升状态。不过,若消化得当,存货较多可提升房企业绩,反之,若开发商不能加快项目周转速度,在负债高企的压力下,陷入困境则是大概率事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