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横尸”无数的共享汽车 美团、摩拜们为何还要往里冲?(2)

2017-11-07 09:46:4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这种情况并不是孤例。记者此前从环球车享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这样,由于分时租赁基本上都采取随借随还的模式,这导致了借还车的潮汐效应。比如早上到地铁站的车辆可能会比较多,甚至会出现还回来的车超过停车位数量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线下的调度员将车运到附近车源较少的网点。

对此,李宇曾公开表示,不应该过于强调“用户体验”。不过,对于本来就是致力于改善用户出行习惯和体验的创业项目来说,要在用户体验、运营成本以及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本来就是分时租赁项目运维的“命门”所在。

“汽车分时租赁是一个好的项目,需求肯定是存在的。” 晨兴资本的合伙人程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但是,在看了好几个类似的项目之后,程宇并没有投任何一家,在他看来,与共享单车不同,共享汽车对于渠道的依赖非常高,简言之,要做到让用户信赖,对平台产生黏度,那就必须要加大车辆的投放密度。而共享汽车不像单车,随便买一批车,往大街上一放就可以了,还必须要找到停车点、充电点,但是在大城市,这些资源恰恰又是非常稀缺而且分散的。

“因此,寻求政府的支持其实非常的关键。”黄春华说,一旦政府支持这个项目,在这些方面都会给予更多的支持。为寻求政府的合作,环球车享在进入一地市场时,一般都会选择当地本土的汽车品牌,比如在合肥和江淮合作,在苏州和北汽合作,尽量拉拢资源方“站队”。同时,在路线设置方面,也尽量贴合政府的发力点,比如在西安,其就尽量选择政府“一带一路”的线路进行车辆的投放和布局,以此降低成本。在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城市,目前环球车享的项目基本上已经可以做到运营环节的盈亏平衡,比如嘉兴。

先树壁垒再谈盈利

当然,政府合作只是一个方面,其实更综合来说,是企业在精细化运营、成本管控以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现在的企业都还处于建立壁垒的阶段,离盈利肯定还很远。”黄春华直言不讳。那么,壁垒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对于分时租赁来说,肯定是规模化经济。只有规模足够大,才能做到改变用户习惯,提升单车的使用效率。要做大规模,资金肯定是其一。记者了解到,目前几乎所有分时租赁的企业,投放的车辆都是自有,以一辆电动车10万元的成本计算,比如环球车享目前的1.8万辆车,购车成本就高达18亿元左右,这考验的是业内公司的资金获取能力,所以,也可以看到,现在场内主流的分时租赁企业,几乎都有整车厂的背景,按照此前普华永道思略特的数据,现在市场的玩家中,有超过七成有主机厂背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