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首席评论丨中国金融这五年:保险业砥砺奋进的五年(2)

2017-11-01 18:31:2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保险行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2016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2373万亿元,同比增长38.09%,比原保险保费收入27.50%的增速高了10.59个百分点。保额增速明显快于业务增速,诠释了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理念。

郝演苏(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但发展迅速的背后应当是国民的保障,包括生老病死的保障,包括企业的保障,应当得到同步的改进。保费呢,它是客户交给保险公司获得保险保障的一个费用,而保险金额是一种获得感。什么获得感呢?就是我付了费,我得到一份保障,这份保障的额度体现出我对风险的意识和风险管理的安排。

管理风险 回归本源

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是其他金融产品所不具备的,也是区别于存款、理财、信托、基金等的本质特征,它能够平抑财富的异常波动,如防止因灾害事故造成财富大起大落。人身保险产品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终身,能够有效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孙汉杰(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对居民来讲的话,其实他一生不同时段可能会面临不一样的风险,其实保险的功能就是平滑客户在整个人生期间的收入水平,在客户发生意外事故或者疾病的时候提供财政补充。

郝演苏(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首先保险本身就是保障。什么叫保障?就是当我们出现了生老病死的问题,或者是财产、物资责任的损失问题,不至于使我们的财务得到一种崩溃,或者是影响我的正常生活。

孙汉杰(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过去的几年里面,其实平安一直坚持以保障型产品为主的发展思路,我们过去几年里面,保障型产品的占比在持续提升。我们从2011年保障型产品占比大概在10%左右,到了2016年,已经到了50%以上。它在我们新业务价值里面的贡献也超过了80%。

保险业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个别保险公司把产品设计成期限短、保障低的纯理财型产品,业务结构失衡。

郝演苏(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有一些中小公司它希望迅速地扩大保费,提升保费规模,而提升保费规模的一个最大最简单的通道就是做一些理财产品,因为理财产品的保障功能很低。保障功能很低,就相对于它的杠杆也很低,那么它完全是一种财富管理。

关键词:保险首席评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