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在大格局下谋划徐州中心城市战略定位(3)

2017-10-17 09:15:1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全球第一吊”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施工

徐州将在江苏省和淮海经济区大格局下谋划中心城市战略定位,重点打造淮海经济区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全面提高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开放包容、生态宜居、充满人文魅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真正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好龙头作用。

第一财经:淮海经济区跨越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个省份,近20个地级城市,总面积达1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34亿人。徐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协调周边城市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张国华:徐州将集聚资源要素,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培育壮大要素流经济发展优势,更大范围集聚重组要素流资源,加快向外辐射扩散,引领带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首先,徐州将着力完善区域市场体系。打破行政壁垒,强化协作协同,释放市场活力,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培育建设区域统一开放的人才、土地、技术、金融等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做大做强淮海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建立淮海经济区股权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统筹发展排污权、水权、林权等交易平台,推动各类生产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同时,徐州还将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合作机制。牵头完善淮海经济区城市间协调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区域产业、经贸、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建立区域产业链条上下游联动机制,深化产业对接合作,探索跨省际合作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园,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充分发挥徐州科研、教育、医疗、人才等方面优势,引导资源要素向周边城市辐射,探索跨省交界地区公共服务共享、区域性人才培训“一证通”、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等新模式。构建区域利益分享和补偿制度,保障不同定位城市经济利益,促进区域内各城市分享发展成果、实现合作共赢。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第一财经:在推动创新和城市转型方面,徐州的成就有目共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包括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物流、智慧城市等方面,都有巨大进展。在发展这些新兴产业中,徐州如何跟江苏其他城市错位竞争?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为您推荐: